-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市政协委员建言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让农村孩子享受更好教育
■龙媒体记者 刘玉荣 通讯员 麻小洁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民族振兴的希望。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23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先发展乡村教育......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我市政协委员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推进教育公平、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民进市工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依然显著。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市政协委员认为,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不仅能够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能有效解决农村家庭因经济条件限制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问题。“让农村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市相当的教育,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一步。”
委员们还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可以吸引更多家长愿意留在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
他们还认为,通过发展寄宿制学校,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还能促进农村家庭的稳定,进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减少问题少年的出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市政协委员还关注到农村寄宿制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群体的重要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高质量的寄宿制学校能够为这些孩子提供安全、温馨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然而,据统计,当前全市共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小学103所、初中106所,小学寄宿生6344名,初中寄宿生25170名,分别占全市乡镇小、中学生数量的2.21%、25.46%,其中很多学校存在校舍老旧、条件简陋、床位不足的问题,甚至个别学校的学生宿舍年久失修,已成危房。
针对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市政协委员们建议要摸清底数,制定规划。“各级政府应全面摸排农村学生的寄宿需求,合理制定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规划,确保每一名需要寄宿的学生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分类推进,补齐缺口。委员们提出:“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新建、改建、修缮等多种方式,尽快补齐寄宿制学校所需的宿舍、餐厅等基本设施,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健全制度,强化保障。他们还建议,建立健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完善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加大投入,提升质量。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财政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不断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社会参与,共同关爱。委员们还呼吁,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中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共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