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联动 』让历史文化与思政教育激情碰撞
1月7日下午,武平县中学组课程开发研讨活动在县博物馆举行“思政学堂”,推进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全力打造武平县博物馆“思政课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武平城区初中、高中(职专)“思政学堂”备课组负责人和组员参加了研讨活动。
武平一中刘涵榛老师和博物馆宣教室钟丽玲老师,在武平客家历史主题陈列馆合作为武平一中高一年级部分学生开设了主题为“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客家历史文化”的思政课。
钟丽玲老师借助实物展示、图文解说及多媒体互动等多元化手段,带领学生参观馆内客家历史文化,全方位呈现武平客家民系孕育迁徙、繁荣发展的漫长历程。
刘涵榛老师从一个旅行博主遇上客家文化的角度展开教学,组织学生通过分组研讨、有奖问答、现场互评等教学形式,分享客家美食、服饰、民俗、语言、非遗等内容,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客家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为“我是客家人”“我是武平人”而感到自豪,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爱乡情怀,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观摩结束后,相关人员围绕教学立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针对博物馆“思政学堂”课程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认为,要不断丰富教学模式,通过故事化表述、情景化呈现,切实增强不同学段学生体验式、情景式的教学效果;要强化馆校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本土文化资源优势,汇聚各方智慧,组织、引导学生走进博物馆,创造性开展活动、辅助学习,不断探索完备“博物馆+”教学模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结合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节日以及学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主题,精心打造一批红色、绿色、客家、非遗文化等主题的思政课程,确保“思政学堂”这一融合教育模式在不断反思与创新中走得更远、更稳,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通讯员 朱春华 兰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