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检察院

推动协同共治 保护文化遗产


通讯员 赖文光 凌丽蓉

“红军留款信”故事的发生地漳平市,是一座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城市。近年来,漳平市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的督促协同优势,综合运用磋商、圆桌会议、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多部门共同履职,有效保护文化遗产。

守卫革命烈士荣光

漳平,作为闽西革命老区,有英雄烈士纪念设施16处、零散烈士墓99座。它们坐落在这片红色沃土上,诉说着革命故事,见证了红色精神的孕育与传承。

在芦芝镇,有一处静谧的龙均爵烈士纪念园,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浴血奋战,最终倒在救火一线的铁道兵战士龙均爵就葬于此处。每当清明节,村民、党员、学生都会到这里献花,清理杂草,以此缅怀革命烈士。

可谁能想到这处县级烈士纪念设施居然没有“身份证”?2024年1月,漳平市检察院检察官在芦芝镇开展“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暨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时,发现此处烈士纪念园未办理不动产登记、权属未确认的情况。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不能有漏洞。怀揣这一信念,漳平市检察院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对辖区16个乡镇街道进行全面排查,发现辖区共有7处县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未办理不动产登记、个别村民在烈士陵墓上种树等问题。2024年2月,漳平市检察院依法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相关行政部门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

守护共同文化记忆

永福镇李庄长青楼以方形土楼闻名在外,却少有人知道长青楼亦承载着台胞的故土情怀。早在2011年,长青楼被列入《福建省涉台文物名录》,为其保护带来了新的契机。

“长青楼是父亲儿时玩耍的地方,更是父亲到台湾后魂牵梦绕的乡愁所在。”2013年,台胞李先生与其他永福台商积极响应永福镇政府号召,纷纷捐款修缮长青楼。

十年过去了,曾修复一新的长青楼现状如何?2024年11月6日,漳平市检察院开展涉台文物保护专项监督活动,检察官前往永福镇李庄长青楼开展现场调查,了解长青楼外观维护、楼体修缮、消防安全、周边环境等情况,发现长青楼外墙脱落比较严重的问题。此外检察官还走访了奇和洞遗址、虎符祖殿、李庄宏英堂、白泉龙安堂等遗址、古建筑,全面排查涉台文物保护现状。11月20日,漳平市检察院检察官带着调查结果前往文体旅游局,向相关工作人员反映涉台文物保护存在问题,并共同商讨辖区涉台文物保护、修缮维护、活化利用等措施,以实际行动守护两岸同胞共同情感记忆。

保护非遗技艺传承

漳平水仙茶作为“国家历史名茶”,可追溯至元代,是漳平的“金名片”。2022年,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漳平水仙茶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新机遇。

做好漳平水仙茶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因素。2024年3月,漳平市检察院立足茶产业、茶文化保护,设立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检察联络点,通过定点办公、常态联络、专题调研等形式,为茶农、茶企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据了解,今年来漳平市检察院加强与住建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协作,相继开展茶厂燃气安全生产领域公益监督和茶产业保护专项行动,并以磋商函、检察建议等形式,推动相关行政机关加强行业监管,有力打击冒用漳平水仙茶地理标志商标、外包装宣传不当等行为,保护好知识产权和茶企安全,为非遗文化提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