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代表委员围绕持续打造“山水龙岩”品牌建言献策——

做好山水文章 彰显绿色价值


融媒体记者 方圆 吴丁焱

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是今年“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重点打好“山水龙岩”品牌,纷纷建言献策。

近年来,龙岩聚力打好绿色生态牌,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龙岩样板”。2024年4月,吸收我市林改典型案例的《用改革破解发展中的新难题——福建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课程正式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开讲;同年11月,在全国率先建立水土保持司法碳汇机制,生态修复司法实践基地入选最高法示范基地......

“武平林改给当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青了、水绿了,人更富裕了。”市政协委员廖雪涵说,“通过林改带领林农发展林下经济,他们春天赏梨花,夏天收芙蓉李,秋天采林芝,冬天卖富贵子,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生活越过越红火。”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治理理念、模式、制度和技术创新,推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规范成为行业标准,争创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市人大代表林根根建议,在治理区位上,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向汀江全流域拓展延伸;在产业融合上,推动一、二、三产业全面优化转型升级;在生态要素上,推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体制机制上,推动生态文明制度进一步改革创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三多”改革,完善林权流转、折资量化和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

“过去的一年,捷文村通过种植紫灵芝、百香果、骨碎补等,林下经济总规模近万亩。同时,建成捷文林芝科研基地,引进精深加工企业,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市人大代表李财林表示,今年,武平捷文村将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在乡村振兴上作示范、走前头,努力打造林下经济示范村,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规模,走好乡村振兴共富路。

市人大代表王国权表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硕果累累,让我们倍感自豪、深受激励。作为一名从事苏区振兴发展服务工作的基层干部,新的一年,将结合对口支援、挂钩帮扶、山海协作和广龙对口合作等工作,持续讲好龙岩生态文明建设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