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这一年:
权益类资产成新宠 固收类产品迎挑战
2024年以来,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不少储户资金流向了银行理财市场。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是银行理财行业发展名副其实的“大年”,目前行业规模已突破30万亿元,产品吸引力不断提升。
产品收益率有升有降
“以前只选存款,现在的存款利率越来越低,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购买了某只中风险(R3级)的固定收益类双周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8月21日买的,本金只有5000元,现在持有收益接近60元了,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6.7%。打算等年终奖发下来后追加购买。”前天,北京白领小张告诉记者。
2024年以来,相较于利率持续走低的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3.34%,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1.88%,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3.47%,混合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3.39%,权益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6.61%。
资产配置逻辑生变
“我们有几款低波红利策略固收增强类理财产品,卖得相当不错,其中一款季开型理财产品,最近的开放购买日期是2025年1月2日,已有1800多位客户进行了预约购买,其风险等级是R2级,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接近4%。”近日,工商银行北京市丰台区某支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在解释为何此类理财产品能够实现较高收益时,多位业内人士提到,“红利+”理财产品大多采取“固收+高股息”策略,既投债券,又投股票。债券部分,主要配置银行二级资本债和高等级信用债;权益部分,精选高股息股票,此举既有机会“低买高卖”获得资本利得,又有机会获得股息收入。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银行理财机构布局权益类资产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分散风险,利用股市上涨机会为客户创造更多收益,平衡整体收益率水平,减少债券市场波动对理财产品的负面影响。
2025年将“拥抱波动”
回顾2024年,银行理财市场整体呈现“量升价稳、波动收窄”的特征。这一年,行业迎来两轮规模扩张高峰,主要源于债牛催化与存款搬家效应。从产品角度来看,银行理财行业“去存款化”趋势延续,同时权益市场升温带动含权与不含权理财产品的收益分化。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于银行理财行业去嵌套、去通道要求趋严,无论是借道保险资管配置高息存款,还是使用信托平滑机制调节产品收益,此前行业所依赖的“低波稳健”手段面临失效。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拥抱波动”或成为银行理财行业2025年的发展主线。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