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草一木一忠魂 一山一石一丰碑
图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融媒体记者 姚琛 严庆锋 郭俊龙 邱自展
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教育活动在广西全州安和镇文塘村军山上举行,“红色宣传联盟·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龙岩市融媒体中心采访团和广西全州安和镇文塘小学的孩子们一起,聆听了当地干部讲述湘江战役中红三十四师血战文塘的故事。
安和镇文塘村处于湘江支流建江沿岸,是通往塘市、湘江凤凰嘴的必经之路。在此发生的文塘战斗,是红三十四师长征途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1934年12月初,红三十四师在完成掩护中央领导机关渡过湘江的任务后,在当地村民帮助下于3日凌晨沿建江而下,抵达文塘村,准备经大塘直插凤凰嘴,抢渡湘江。但此时桂军早已在文塘村后龙山的黄陡坡设下埋伏,一场激烈的战斗随即爆发。此战过后,红三十四师锐减至1000余人,漫山遍野都是红军遗体,当地村民们把他们埋葬在村庄靠大山边的水源山上。水源山,由此也改名为军山。
今年清明期间,龙岩市融媒体中心主任编辑邱学军(退休)组织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福建龙岩籍红军烈士后人代表,在军山上种下了从龙岩带来的上千株杜鹃花,并立上一根根闽西红土上长成的竹竿,挂上印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红三十四师旗帜的英名牌。每块英名牌上写着:“一草一木一忠魂 一山一石一丰碑”。“烈士们的安葬地依然保持原貌,新中国的美好山水与他们的忠魂在一起,成为我们心中的永恒丰碑与敬仰之源。”此次与采访团同行的邱学军向我们解释着这种保护战斗遗址、尊重烈士英魂的纪念方式。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便坐落于湘江战役脚山铺阻击战遗址所在地,包括纪念林区和纪念馆。多年来发掘收殓的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于纪念林区。一面飘扬的红旗,便代表着一缕烈士忠魂;一块矗立的石块,便是一座巍峨的丰碑,它们不仅承载着红军战士英勇抗争的记忆,也与红军战士们融为一体,共同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
记者手记
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平均每一里路就倒下一位闽西籍红军战士。在湘江之畔,红三十四师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向死而生,在完成掩护任务后被阻隔在湘江东岸,成为“绝命后卫师”。
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