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新” 动能澎湃
——我市以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融媒体记者 曾燕福 通讯员 梁冬平
冬日的闽西大地,生机勃发,硕果累累。一批批关乎未来发展的优质项目、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一处处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正汇聚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今年以来,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目标,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要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提前谋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链”起产业集群,厚培创新沃土,推动新动能、新优势不断聚集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向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方向发展。
建设新平台 激发科创新活力
日前,在“智汇闽西·科创未来”科技交流与成果对接会上,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与龙岩市四大产业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力量。一年来,我市依托有色金属、机械装备与专用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科技四大产业研究院,柔性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近70名教授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及技术攻关团队,促进研究院服务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
一年来,我市四大产业研究院在深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好工业创新智囊团的同时,积极与企业紧密有效对接,全力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目前,四大产业研究院共收集行业技术需求97项、解决30项;凝练机械装备与专用汽车产业共性技术难题4项,目前正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对接,联合高端创新资源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0余项,接受企业委托开展技术研发项目28项,部分项目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重大进展。值得一提的是,龙岩市环保科技产业研究院研发项目“LDD型圆盘污泥干化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干燥机能耗及防磨技术国际领先。
为全市建平台、建全市的平台。一年来,我市探索以应用为导向的新型建设机制,政府以绩效奖补方式,撬动高校、院所、企业等多方投入,整合原先分散化、碎片化的科技资源,形成研究院、政府、高校、企业利益共同体,打造开放式高水平公共服务研发平台,让创新资源“链”起来,推动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龙岩高质量发展增添创新发展动能。
创新抢先机 打造发展新引擎
抢占先机,智领前行。日前,全球矿山无人驾驶领军企业——易控智驾总部落户上杭。该企业的成功入驻,将助力我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布局智能矿山技术、绿色无人化运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产业新赛道。
易控智驾,是业内领先的矿山无人驾驶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目前,易控智驾无人驾驶项目落地全国20余座矿山,累计运行里程超2600万公里,市占率位居行业首位,在运营无人驾驶矿卡即将突破1000台。
一年来,我市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建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我市工业主导产业之一。侨龙应急公司是我市一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近年来,侨龙应急公司产品不断填补高空、远距离、狭窄空间等救援设备的国内外市场空白。只要是水灾救援,几乎都能在该公司找到合适产品解决问题。
立足产业基础坚持向创新要生产力,像侨龙这样的知名创新企业,正不断在闽西红土地上崛起,改变着老区的工业发展面貌。
工业创新发展,还体现在新型工业化转型的不断加速。随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我市涌现出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项目正高效推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我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正快速集聚、加速形成。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4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领航企业,新增5家省级工业龙头企业、5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提质求发展 开辟产业新赛道
产业链是决定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一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产业“集链成群”发展,已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机械装备为主导,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2+4”工业产业体系;“一县一特色”、一县至少一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态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
其中,新罗重点发展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永定重点发展新型建材、电子信息;上杭重点发展金铜、新材料;武平重点发展新型显示;长汀重点发展稀土新材料、纺织服装;连城重点发展建筑新材料、地瓜制品;漳平重点发展钢铁机械制造、新材料;龙岩高新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等。
目前,全市已形成一批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差异发展的重点产业链集群,有力推动了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和高质量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武平县显示模组及材料制造产业集群,获评首批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要求打造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武平示范;长汀稀土产业集群、上杭氟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一县一特色”,我市各地正不断开辟出一条条特色产业新赛道,集优聚强,聚链延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广阔舞台,凸显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带来的发展优势。
今天的种子,可能就是明天的大树。循“新”出发,向“新”而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在新质生产力的牵引下,我市现代化产业加速奔赴“蓝海”,一股股“新”力量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