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红九军团长征走过的武阳桥
图为采访团记者在武阳桥采访邹伟平。融媒体记者 曾俊钦 摄
■融媒体记者 曾俊钦 王尚华 赖珊盛 宋晶莹 郭娇妍
桥,通常是用来连接交通,方便通行,而在江西赣州瑞金市武阳镇武阳村有一座武阳桥,它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见证过战火纷飞,也见证着时代发展。
12月19日,“红色宣传联盟·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龙岩市融媒体中心采访团走进江西瑞金。在武阳村看到了当年红九军团长征走过的武阳桥,这座桥在当地被称为“长征第一桥”。事实上,当年那座武阳桥的原址上,如今只有一小段照原貌建的“景点”。然而,武阳桥却并未消失,在上世纪80年代,它获得了“新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武阳村党总支副书记邹伟平介绍,当年的武阳桥是一座简易的木板桥,它是福建长汀往江西会昌方向唯一的交通要道。1934年10月初,红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的带领下从长汀向瑞金转移,于10月7日晚到达武阳桥边,准备渡桥过河。“简易的木桥根本无法承受战士们经过。”邹伟平说,当地群众知道红军来了后,主动把自家的门板、床板、木料等,搬到河边,青年小伙纷纷跳进冰凉的河水里,每四人一组扶住摇晃的桥墩,稳住桥身让红军顺利过河。
在部队渡河的同时,沿河两岸群众还纷纷拿出花生、鸡蛋送给红军战士。在武阳群众的帮助下,红军部队过河速度大大提高,部队于8日上午全部顺利过河。回望当年烽火岁月,在武阳桥上,红九军团的红军战士和当地群众共同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
邹伟平介绍,1988年,为便利群众生产生活,当地政府在原桥下游150米处建造了一座111.6米长的三孔石拱桥,这座石拱桥成了新的武阳桥。1996年,原国家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杨尚昆视察瑞金,前往武阳桥,回忆往昔峥嵘岁月,亲笔挥毫题写“长征第一桥”。
值得一提的是,赣州与龙岩相邻,瑞金和长汀互为邻县,在中央苏区时期,瑞金是政治中心,而长汀是经济和文化中心,被称作“红色小上海”。据邹伟平介绍,上世纪80年代新建的武阳桥还是龙岩人建造的,桥头石牌上刻着“福建省龙岩地区建筑工程公司承建”。
如今,武阳村依托武阳桥被列为红色名村,村里还有“毛主席旧居”“红九军团指挥部”等红色旧址。“我们还挖掘整理了10余个发生在武阳村的红色故事,并利用老屋先后建成‘长征第一桥’纪念馆、‘春耕生产运动’纪念馆,进一步丰富红色内涵。目前在我们村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已经有29部。”邹伟平自豪地说。据了解,今年以来,前来武阳村参观学习的游客达6万人次。
同时,该村以脐橙产业为主导,全村共种植脐橙11000余亩,年产脐橙2.08万吨,年产值9600万元,实现人均脐橙收入2.28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87.38万元。2023年7月,武阳村被评为“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记者手记
武阳桥,留下了红九军团的长征足迹,见证了瑞金与闽西在革命时期的紧密协作,见证了军民的鱼水之情。在武阳村,记者深刻体会这座桥历史上对红军长征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感受到这座历经风雨洗礼的桥梁在现代发展进程中的新的作用。它承载着红色历史记忆,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推动了红色旅游发展,带动周边服务业的繁荣,也使长征精神、苏区精神在新时代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