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公王第一庙


邹善水 文/图

连城县姑田镇上堡村有一座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54—1722)的客家公王庙,奉祀“东山福主民主公王”。由于其历史悠久、面积阔大,影响深远,被誉为“客家公王第一庙”。

据史料记载,公王庙初建时是座小庙,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上堡赖成昴首倡扩建,并带头捐资150银元,得到上堡、中堡等村与周边群众响应支持。当年十月廿三日,扩建新庙落成。

这座雄伟壮观的客家公王庙,占地面积2668平方米。正殿供奉“东山福主民主公王”神像及左兵右将神像,后殿是“观音”“韦驮”以及罗仙、赖仙、五谷真仙等塑像。正殿民主公王塑像有2米多高。又有供人抬出打醮巡游时用的木雕民主公王像,高2尺有余。上堡溪边、中堡张洋、岭兜、上东洋3个地方的信士还各自雕了一个约1.2尺高的民主公王,村民家杀猪时便抬去供奉。

相传,明正德武宗皇帝朱厚照微服游江南,在回程途中遇险,幸亏得到武举人“明福”及时保护。皇帝念其护驾有功,即敕封他为“福王民主公王”。明福去世后,当地人为纪念他,自发捐钱献地,于明嘉靖元年(1522)建起一座神庙,叫客家公王庙。新庙落成后,信众日增,成了地方保护神,倍受客家人敬仰和崇敬。

姑田是连城宣纸产地,素有“连纸之乡”之美誉。姑田民间流传:民国初年,姑田最大的纸庄“昌荫号”老板罗家礼,欲运数百担宣纸到潮州出售。罗老板先到公王庙祈祷水运平安,并许下“大猪一头、神帐一套、潮绣官帽一套”以还愿。次日运纸货船经朋口,到上杭矶头时,突遇暴风雨,眼看货船有倾覆危险,此时似乎有大力士把货船推向岸边,使船上货物与人员安然无恙。船员都议说是公王显灵。后来,几船宣纸顺利运抵潮州,罗家礼赚了一笔钱。返回连城姑田后兑现了自己的许诺。从此,姑田纸商到潮州卖纸,都会到公王庙烧香以祈一路平安。

1991年9月,善心人士将庙宇重新修葺,重塑公王神像。1995年又修建后殿,重新安放观音等佛像。庙的墙壁上还有画家绘的壁画,农民诗人华钦进精心撰写楹联。公王庙的修复胜过了原貌。

“客家公王第一庙”还有一段红色历史。史料载,1930年红21军进驻上堡村,上堡革命委员会、红色赤卫队和少先队先后在客家公王庙成立。一时,客家公王庙成为红色革命组织办公、开会、开展活动的场所。1933年,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东方军,在击败国民党十九路军后,还在公王庙广场召开祝捷大会,给当地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2004年4月客家公王第一庙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