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连城法院践行“枫桥经验”出实招
扩大解纷“朋友圈”提升群众获得感
连城法院村居法官下沉村居成功一次性化解17件劳务合同纠纷案
连城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旁听一起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庭审
连城法院联合莲峰镇政府县城市监管局召开物业领域源头治理座谈会
■通讯员 陈立烽 江丽琼
设立片区“解纷联盟”,推行类案集成解纷,引入社会力量,专业力量参与诉前调解,重点培育特色法庭......种种解纷机制的创建,是连城县人民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连城法院以护航连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主动作为,探索形成一批多元解纷创新机制,不断扩大解纷“朋友圈”,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更加真实、更加充足。
深耕细“治”
“物业公司服务差。”“物业服务都差不多,为什么我们小区的物业费比其他小区高那么多?”“物业催收简单粗暴。”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住宅小区不断增加,一方面物业服务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有些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达不到业主预期,物业纠纷呈现多发、高发的态势。
连城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发现辖区内物业服务质量总体不高、物业收费标准与服务质量不匹配、物业服务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基层政府和居委会指导缺位等是物业服务纠纷激增的原因。
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从源头减少此类矛盾纠纷,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连城法院聚焦问题源头,积极走访相关部门,在深入调研、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把司法建议作为融入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向县城市管理局、莲锋镇人民政府发出司法建议,提出“加强物业服务行业监管”等五项建议,共促物业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此后,连城法院以联席会议、座谈会等方式持续跟进司法建议落地落实,合力促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县城市管理局、莲锋镇人民政府等部门积极反馈,就司法建议逐条分析、制定方案,推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整治,对办理落实情况及时复函。
勠力求“解”
调解,重在调停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心中的烦心事。
“感谢法官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上门调解、耐心释法,颜某承诺会结清工资,钱虽然不多,但都是我们的血汗钱。”在对一起涉及拖欠多名农民工工资的调解现场,群众对参与现场调解的人员表示感谢。
原来,颜某是一名种植户,因种植小米冬瓜等农作物需要,雇佣巫某等17名农民工为其农地开展除草、翻土等工作。后颜某因经营不善,资金链出现问题,未能按时支付劳务费,拖欠巫某等人劳务费共3万余元。因巫某等人要不到钱,遂把颜某诉至法院。
调解员和村居法官充分了解案件情况后,主动作为,邀请检察官、代理律师等人到案发地开展调解工作。一方面向颜某释明法律规定,农民工工资款必须要偿还,案件进入诉讼程序耗时耗力;另一方面向巫某等人为其分析利弊,希望他们能给颜某多一些时间筹集资金用于偿还拖欠的工资款。经过多方反复释法说理,近日原被告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
此外,连城法院创建片区“解纷联盟”,细化与基层调解组织的对接,构建“法院+人大+政协+乡镇综治中心”多元解纷机制;加强与基层网格的联动,开展送达、执行查人找物等工作;积极推行类案解纷新模式,安排专门团队办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调解案件,成立普惠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实现集成解纷,实现矛盾纠纷就近高效化解。
通过把解纷的资源、力量、方式等整合起来,既拓展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又推动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实现源头化解。
护“新”而行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连城法院作为连城、上杭、长汀、武平等四地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的管辖地,知识产权案件占比高。据统计,连城法院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395件,涉案标的额达4750万余元。
如何有力、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守护企业创新成果?连城法院自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案件以来,建立四地府院联动知识产权纠纷跨域诉调对接机制,制定《知识产权跨区域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对涉实体店案件先行移送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行政处罚+调解赔偿”形式,助力消减“未成讼”纠纷。
在县工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连城分中心”,成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解纷联盟”,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解读相关法律法规,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司法服务,在为企业排查法律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将大量纠纷化解在萌芽。
在办理涉知识产权案件中,连城法院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所站和村干部参与调解,通过社会力量的介入,让调解既接地气又能确保专业化,切实提升多元解纷效能。截至目前,诉前化解知识产权纠纷462起,有效从源头减少知识产权纠纷诉讼增量,赋能企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