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市纪委监委做实“监督+服务”,助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向更好更优发展——
清风护航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融媒体记者 曾燕福 王尚华 通讯员 陈珂 李小辉
营商环境是一把“尺子”,既衡量出一个地方的经济活力,也反映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攻坚战重中之重”;今年10月在福建考察时再次强调,“要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
牢记殷殷嘱托,扛起使命担当。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关于打造全国革命老区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的工作要求,主动融入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中,把监督护航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组建工作专班,并建立“党风室+监督室+N”定期监督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做实“监督+服务”,以监督执纪“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建设“双监测”点
打通监督护航“最后一米”
“有了营商环境监测点,反映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政企间的沟通方便高效,企业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近日,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干部来到长汀县某新开业的酒店走访时,该酒店相关负责人对此前反映的县自来水公司违规收费问题的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依托第二纪检监察室成立营商环境监督调研工作专班,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印发《关于在部分企业和职能部门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点的工作方案(试行)》,在全市选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各具代表性的100家企业和10个重点职能部门,建立营商环境“双监测”点。
作为重点职能部门监测点之一,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在一次调研走访中了解到,长汀县自来水公司以在建筑区划红线外安装消防管道增加费用为由,要求该酒店额外支付3万元管道安装费用,随即将此情况列入问题清单,按程序移交长汀县纪委监委处置。县纪委监委经调查核实后,在督促及时清退违规收取管道安装费用的同时,还向县住建局制发监察建议书,推动责任部门举一反三,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监督最怕“雨过地皮湿”。据市纪委监委专班负责人介绍,“双监测点”重点聚焦服务、执法、监管、行政审批等方面容易出现的堵点、难点问题,以及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在履职过程中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和“室组地”联动机制优势,通过“点对点”监测、“零距离”交流、“全周期”反馈,以有力有效监督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据统计,“双监测”点运行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发现相关问题49个,收集意见建议40条,提出整改措施61条。
坚持问题导向
靶向纠治“中梗阻”痼疾
“现在,挂钩企业干部第一时间上门作政策解答,我们对当下扶持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熟悉多了!”近日,永定区纪委监委干部在前往位于永定工业园区的龙岩安通汽车配件企业回访时,该企业有关负责人说。
营商环境优不优,关键看干部作风实不实。聚焦2023年省、市营商环境监测督导发现的问题和群众、企业反映集中的问题,龙岩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队,在全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走访市、县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面对面听取意见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筛选出一批涉嫌违规违纪的问题线索。
今年7月,调研组在永定工业园区走访时发现,园区管委会部分干部存在责任心不强、走访服务挂钩企业不深入、惠企政策宣传不全面等问题。永定区纪委监委经深入核查后,发出监察建议书,督促园区优化提升干部作风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帮助解决生产经营的实际困难,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随后,园区管委会建立完善园区挂钩干部服务企业信息反馈制度,常态推进挂钩干部做细做实走访服务企业工作,强化政策落地落实,提升政策服务效能。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纪委监委深化运用“四分”“五看”工作法,充分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通过“牵头协调+综合监督”模式,在全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打深井”式监督,围绕营商环境监督重点,全面清仓起底营商环境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实行集中管理、及时分办、跟踪督办,精准查纠一批责任不实、作风不严、利益输送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发现相关问题265个,已完成整改240个,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处理306人。
深化系统施治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
“长汀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谢某某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并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严重破坏了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原则......”今年8月,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6起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持续释放警示震慑效应。
干部作风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营商环境要想搞好,干部作风必须过硬。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深化落实省纪委监委《关于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推动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意见》要求,树牢纪委是“党员之家”的理念,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拍摄制作《清风护航》专题警示教育片,组织市直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集中观看,并注重打好查处诬告陷害、澄清正名、回访教育“组合拳”,持续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着眼于机制制度中的隐患漏洞,督促抓好营商环境领域问题整改的‘后半篇文章’。”市纪委监委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负责人介绍,坚持系统思维,深化专项治理,推动行业部门不断健全监管体系,强化对政策制定、决策程序、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良好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全市共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151份,督促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抓好问题整改工作,推动建章立制346项。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与各级各部门同频共振、协同发力,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廉动力”。市纪委监委将工程领域招投标不规范影响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列入“五个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项目,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会同17家相关单位,建立横向统筹、纵向指导、纪委监督工作机制;上杭县打造“办事不出园区”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企业“网购式”办事机制落实落地;武平县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投融资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长汀县印发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行为规范,划定政商交往“安全区”和“禁止区”......
清风习习,催生红土花开。昨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坚持查改治一体发力,把优化营商环境和净化政治生态贯通起来、一体推进,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建设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