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村医动力 守护百姓健康
连城探索创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管理
■通讯员 黄水林
2014年以来,连城县连续8年在龙岩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下简称“基公服务”)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其中,通过创新项目绩效管理,原本默默无闻的村医的动力被激活,成为服务、守护村民医疗健康的重要力量。
专款专用,村医吃下定心丸
近日,在连城县揭乐乡卫生院,各个诊室前已排起了或长或短的队伍,前来体检的村民量血压、测血糖、做心电图、照彩超......40多名老人有序进行各项检查。“村医余春兰总会提前到家通知,再也不用担心错过体检。”揭乐村村民罗顺来说。
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始实施,在之后的几年里,通知村民疫苗接种一直是村医承担的基公服务之一。
根据相关规定,用于村级的基公服务经费不得少于40%,相应的,村医至少要承担40%的基公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公服务几乎由乡镇卫生院全权负责,乡镇卫生院在分配资金时不愿给予村级资金。没有明显的收入保障,村医自然对基公服务没有积极性。
为破解困局,2016年,连城开始探索创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管理制度。该县统一标准,为乡、村两级制定了各自的基公服务职责清单,明确村级工作内容及奖分标准,确保责权相称。同时,明确资金管理,对基公资金进行全程预算特色管理,以“三分法”将资金分为三部分:乡级、村级、家庭医生签约(含乡、村两级)。其中乡级+乡级家庭医生签约占总资金的60%,村级+村级家庭医生签约占总资金的40%,各部分资金专款专用,互相独立,让村医吃下定心丸。
多劳多得,服务有了价目表
在新的分配制度下,村医的工作也被细致量化。每项工作都被设定了奖分,且对应着相应的金额奖励,例如为一名高血压患者随访一次可以获得5奖分15元的收入。
为保证资金发挥实效、落到实处,针对村医的考核也在改革中更加科学合理。连城制定全县统一的村医基本公共卫生考核办法,明确扣分标准,消除村医考核不公平的人为因素。同时,日常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由县卫健局组织医共体牵头医院开展项目考核,实行县对乡、乡对村考核、县对村复核的分级考核,确保考核的准确性、真实性。
每年年初,乡镇卫生院会根据上一年村医的工作量完成资金预算,将全年资金分成四个季度发放,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将预算资金预发至村医手中。
当了23年村医的余春兰服务揭乐村2300多名村民的健康管理,她对改革前后的变化感受深刻:“以前做基公一年补贴只有几千元,今年第一季度的资金1月份就拿到了1.6万元,工作更有获得感。”
收入提高 村医活力新迸发
据统计,连城全县村医补助总额从2014年的218.72万元提高至2023年的622.79万元,村医人均基公补助收入也由0.9万元提高至3.5万元,收入的大幅提高,稳定了村医队伍,让村医的活力得到了激发。
在文亨镇湖峰村,每到为老人测血糖的时候,村医吴淑英早上不到6点便开始出发、忙碌。“村民出门早,得趁早通知他们体检。”吴淑英笑道。
“一年的医疗纯收入可能不超过2万元,但基公服务收入一年有5万多元。”吴淑英表示。收入显著提高,村医工作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提供基公服务由最初的“被要求做”到“主动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升村医服务水平,筑牢乡村医疗健康服务网底,构建县强、乡活、村稳的医疗健康服务格局。”连城县卫健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