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田野上 执笔绘“丰”光

——武平县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记事(一)


融媒体记者 王尚华 施薇 王静玲 通讯员 李玥

秋日的梁野大地上,稻穗饱满压弯禾秆,硕果金黄挂满枝头,每一粒每一颗都藏着丰收的喜悦。

俗语说:“寒露到,收晚稻。”10月10日,位于武平县永平镇的优质稻新品种“莹丰优2165”百亩示范基地里,稻谷成熟,丰收在望。基地负责人温晓红告诉记者:“工人和机械均已就绪,即将开镰收割。”

创业二十余载,温晓红创设的喜浪农业科技发展公司(以下简称:喜浪公司)从一家小型大米加工企业发展成集水稻规模化种植、优质稻种植推广培训、粮食科研科普、大米精深加工和乡村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技术。”温晓红说。

2018年以来,在武平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喜浪公司先后创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优质稻米产业研究院、福建省“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示范企业、国家级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福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福建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喜浪公司拥有百亩以上优质稻种植基地6个,面积1450亩,年加工大米3.2万吨,年产值1.6亿元,在武平岩前等10个乡镇培养种粮大户100多个,带动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这些亮眼的数据,是她半辈子坚持“一粒米”事业助力家乡从传统种粮走向产业振兴的印记。2023年,喜浪公司被评为福建省“万企兴万村”助村富民明星企业。

在希望的田野上,演绎了许多新时代新农人的故事。武平县桃溪镇桃溪村是王秀珍从小长大的地方,这里生态环境优越,蕴藏着红菇、灵芝、金线莲等宝藏。2013年,王秀珍辞职回家乡,成为“大学生农民”。这个外表文静的姑娘,有股韧劲儿,山路崎岖拦不住,乡亲质疑也不恼。“面对质疑,我用行动说话!”王秀珍说。在后来的时间里,她利用互联网电商知识把家乡的原生态农产品推向全国。

“中国天然氧吧”武平的土地上孕育的百香果外观圆润、光泽亮丽、果香浓郁、口感醇甜,品质在国内名列前茅。2017年,武平百香果、象洞鸡亮相金砖国家厦门会晤国宴,成为接待海内外嘉宾的“武平味道”。同年,武平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从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产后处理及深加工、品牌创建方面给予扶持,推动百香果产业发展壮大。

王秀珍从中发现了商机,她创办武平县优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全县首家百香果标准化育苗基地和首家百香果分拣中心,标准化育苗基地年可培育种苗100万株以上;建立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600亩,出口基地250亩,年培育百香果种苗100万株以上,年销售百香果超8000吨。自身发展的同时,王秀珍还带动了400户果农发展百香果种植,平均每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百香果女王”。

“武平现在有许多新农人,他们活跃在乡村振兴最前线。我们人才办工作职能之一就是培育、服务好新农人。”武平县委人才办主任蓝国荣告诉记者,目前,武平有认定的新农人329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的212人,退伍军人45人。另有乡土人才7561人。

今年1月26日,武平县成立了新农人协会,成为我市首个县级新农人协会。回乡从事农业的退伍军人温正明当选为会长。今年,温正明的柑橘种植基地又一次迎来甜蜜丰收,国庆假期他拿着手机在基地穿梭取景拍摄蜜橘“宣传片”。“十分好吃,十分甜!今年的蜜橘没有打农药,长得丑了些,但是很生态。”温正明对着镜头为蜜橘“打Call”。

2019年,温正明在武平县武东镇创立了六甲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甲果业),探索出“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底穿裙”的生态种植模式,蹚出一条果业发展致富路。随着电商的兴起,他又多了一个“新农具”,组建直播团队,打造个人IP,将“中国天然氧吧”的甜蜜果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六甲果业建设柑橘种植基地600多亩,年产量超过100万公斤,成为武平县最大的特早熟蜜橘种植基地,并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其生产的蜜橘多次获得福建省、龙岩市优质农产品奖。

广袤的梁野大地,孕育着新的生机和活力。秋风漫起,田野里稻香、果香如约而至。今年秋天,温晓红、王秀珍、温正明等武平新农人正用手中的“颜料”激扬执笔,在乡村田野的画布上绘出丰收的金黄!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呼唤人才、造就人才。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年人怀揣着热忱,从城市来到农村,脚踏实地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带动村民增产增收,为广袤乡村注入无穷生机和活力。近期,记者几次走进武平采访,了解许多新农人在梁野大地的创业故事。在田野、在山林、在乡村各处......他们大显身手,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大地上,成就了“丰收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