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建议多措并举探索新材料产业——

提升产业体系 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融媒体记者 刘菲菲 通讯员 麻小洁

新材料,作为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坚固基石,正引领着中国制造由量变向质变的历史性跨越。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市如何在新材料产业上实现突破,完善产业链、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强化人才支撑,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话题。

近日,市政协委员们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体系 加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提案,为我市新材料产业的未来发展绘制了蓝图。

完善产业链条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完善。”罗小洪说,我市新材料产业起步晚、底子薄、总体发展较慢,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和集群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以锂电新材料为例,当前项目主要是正极材料及上游、电解质及电解液,而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等关键环节缺失,电池成品企业主要是产值小的消费电池企业,缺乏拉动力强的汽车动力电池企业。

“我们要抓住中央、省对口支援、与广州市对口合作、闽西南产业协调发展等有利契机,加快引进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等锂电新材料项目,以及永磁电机、氟树脂、光刻胶、覆铜板、引线框架等高端项目。”罗小洪认为,我市新材料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建议市政府应出台新材料新能源专项扶持政策,重点支持新材料新能源的补链、延链、强链工作,通过引进这些项目,可以有效填补龙岩市新材料产业链的空白,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优化空间规划

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土空间规划的限制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以上杭蛟洋新材料产业园为例,但国土空间规划开发边界指标有限,园区扩展受限,造成工业项目落地困难。为此,市政协委员建议应统筹全市用地、用能、环保排放等指标,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企业予以特殊支持。

“我们可以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企业的用地、用能、环保排放等指标实行单列,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扩展落地空间。”罗小洪说,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快项目的落地效率,还能加速产业的高效聚集,形成优势的产业格局。

强化人才保障

人才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然而,龙岩市在新材料产业人才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我们要制定新材料产业专项人才政策,提供个人所得税奖补、子女入学等多项优惠政策。”市政协委员们呼吁通过人才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到我市,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同时,还建议全市统筹制定改进优化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相关政策,对经认定的不同级别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的生活、住房和科研补助,让人才在龙岩市能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通过完善产业链、优化空间规划、强化人才服务保障等措施,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