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话团圆


■ 陈健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年到中秋月至半”。

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节期在农历八月十五,所以它又有了“八月节”“八月半”等称呼;中秋节的夜晚,月亮分外皎洁、明亮、圆满,于是人们将其的“团圆”称之为“团圆节”。

中秋节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寄托思念故乡,想念亲人,祈盼丰收、幸福之情。

记得小时候,中秋节晚餐时,一大家人围着阿公、阿嬷坐,谈天说地,觥筹交错,酣畅淋漓;阿公阿嬷堆笑,父亲与几个叔叔微醺,母亲和婶婶言谈,我们兄弟姐妹叽叽喳喳说东道西......景象和谐、融洽,真是让我十分难忘。

家人们吃过晚餐,到了前门的庭院。大人们搬来桌椅后,把月饼、水果以及茶具放在桌子上。几个小孩眼睛盯着月亮升起的方向,等待着明月升起。不一会儿工夫,昏暗的东方山顶上露出了亮光,一轮明月徐徐升起,顿时天空一片银白,诗意盎然、兴味无穷,孩子们欢呼雀跃,高兴极了;大人们在洁净的天空下,享受着美好的月光,时不时发出一阵又一阵爽朗的笑声。

这一刻,阿嬷又忙碌起来了,她利索地冲水、泡茶,斟上三杯茶水后,将其横着一字排开;妈妈和婶婶帮着把月饼、水果等整齐、有序、规则地摆好。这时的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阿嬷续而燃上香,朝着明月方向拜了拜,口中呢喃:保佑家家户户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幸福安康!接着转过脸对妹妹说,你也来拜拜,让月宫中的嫦娥姐姐保佑姑娘们越长越漂亮,貌美如花;还说:你们也来拜拜,大家健康快乐,幸福美满!

拜月仪式告一段落,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伸手去拿月饼,阿嬷却说要等会儿。约过了一柱香的工夫,阿嬷才招呼大家吃月饼。在我的记忆里,月饼的包装十分简单,没有华丽的外表,却风味醇香、甜甜酥软。这是留在我童年里最深刻的味道。

大人们围桌而坐,品茗尝饼,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我和弟妹们却拥着阿公,让他给我们讲故事。

阿公坐下后说,我们这里不是麦子的主产区,他自己小的时候,麦面做的食品稀少,要吃点面食还真有点困难。若能吃上一碗面条就会被认为是超好的享受。物以稀为贵吧,平时几乎吃不到面食;即使在中秋节,也只是买几个饼略表心意。那时月饼的花样也不多,一般只有“面饼”“番薯饼”,“料饼”“肉饼”算是好“货”了。有的人家,或是节俭,或是真的买不起不会买,中秋节时,自家动手做一些圆圆的“芋头粿”充作“月饼”,同样表达团圆、圆满......

接着,阿公给我们娓娓道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传说,讲了元末农民起义利用月饼传递消息的故事。阿公讲得津津有味,我们听的着了迷。稍大的我还时不时地插话问一些离奇古怪的话题。

阿公说着传说、故事,指着明月告诉我们,人们代代相传,月宫里有桂树、吴刚、嫦娥、玉兔......

记忆中的八月十五中秋节,过得简单、直白、充实、真切,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比平时好点的食物,品香茗、尝月饼,用它们传递着爱,让小孩众星捧月般地依偎着老人,让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的友爱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正是如此,体现了心有团圆即安宁、家和万事兴的美好氛围!

天上圆月、人间团圆,是中国人特别追求的一种人伦境界。中秋佳节家家户户聚餐,月圆之时拜月、赏月,尝月饼、话团圆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是人们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祈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愿人人幸福、家家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