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拓展“三个融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漳平力量


台品茶山采茶忙

漳平工业园区登榜工贸新区

灵地招商服务专班到中租贝雷片生产项目现场查看设备安装情况。

福建漳平协龙高新化纤有限公司制造车间

漳平市区全景 李梅英摄

通讯员 陈俊毅 刘铭虹 陈惠

近年来,漳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和对革命老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深化两岸融合,充分发挥对台政治优势、比较优势、领先优势,推动漳台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迈进。深化产城融合,构建以钢铁机械制造、建材、新材料为主导的“3+N”产业体系,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和高质量发展。深化城乡融合,坚持“城区引领、两副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城区能级提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塑造高品质活力城乡。

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示范样板”,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8月21至23日,2024年福建省海峡两岸体育嘉年华漳平市第二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舞龙舞狮大赛举办。本次比赛邀请了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16支队伍、约260人参赛,其中,来自中国台湾队伍6支、港澳地区队伍2支。在紧张赛程中,各代表队同台竞技、切磋技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舞龙舞狮的艺术水平,推动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国家级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以下简称漳平台创园)是龙岩乃至福建对台交流合作的先行区。近年来,漳平台创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对漳平台创园重要指示精神,主动作为、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自2016年起连续八年在全国28个台创园建设发展考评中获得第一名(优秀等次),先后开创8项全国首创做法,获评20多项国字号品牌。

做强茶产业、延伸多业态。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品质上,茶农采取有机栽培方式精耕细作,确保茶叶安全生态;品牌上,永福高山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景观上,借鉴台湾观光农业开发模式,培育台品樱花茶园等20多处高品位茶园;业态上,培育“茶叶+民宿、旅游、研学”等新业态,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其中,台品樱花茶园被誉为最美樱花胜地,每年樱花节吸引游客60万-100万人次。

服务全天候、保障全方面。全面落实惠台惠企政策,制定《漳平市服务台胞法律政策100问》,出台12条涉台司法服务举措,解决各类矛盾纠纷500多件。同时,全力协调各部门为台胞构建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的生活圈,营造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

注入新动能,共享新发展。有针对性地将50多名台农培养成为各类人才,探索特聘台胞担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政协委员、“河长”“林长”“乡村振兴特派员”等职务,在共建共治中增强台农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活动多元化、交流更紧密。坚持“以台引台”,策划实施“花茶两相宜·共话两岸情”漳台基层交流活动,持续开展两岸农民共庆丰收节、妈祖文化节等活动,不断推动两岸同胞情感融合、心灵契合。成功承办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在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抓住革命老区振兴“新机遇”,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近年来,漳平市牢牢把握中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大机遇,抢抓新时代山海协作、对口合作契机,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文旅康养、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入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助推漳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新时代山海协作方面,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积极与厦门市集美区开展结对共建,今年以来,双方共开展互访活动20批次,签署合作协议6份。漳平工业园区吸引来自厦门企业15家,有力助推以钢铁机械制造、建材、新材料为主导的“3+N”产业发展。

在对口合作方面,深化与广州市南沙区、花都区两地三市区互动交流,开展考察互访168批次,签署合作协议77份,8对14个乡镇(街道)建立结对关系。同时,全面梳理主要领导互访成效,形成20项《漳平市对口合作工作任务分工表》,每月实时跟踪。

成功签约泓大生物、对口合作馆等项目8个,总投资67.45亿元;

与广州公交集团合作共建的漳平市景弘路停车楼充电站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广东乐居联达供应链有限公司与福建龙钢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年采购12万吨热轧卷板合同;在南沙区、花都区分别设立漳平市名优农特产品展销中心、消费协作专馆,推动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漳平香菇、漳平毛木耳等名特优新农产品走进大湾区;200幅漳平农民画、漆画作品在南沙区展出,吸引众多广州市民观赏拍照;

加强与南沙、花都有关工会对接,双方工会互派5批次疗休养团队130余人到对方基地开展疗休养活动,漳平市、花都区两地工会职工(劳模)疗休养合作共建基地在永福揭牌......

一项项成果的取得,是漳平把握山海协作和对口合作机遇,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的生动写照。

漳平市将牢牢把握新时代山海协作机遇,充分发挥连山接海区位优势、山海产业互补优势,做好山海协作协议签订工作;聚焦广龙对口合作十大重点领域,加强与

南沙区、花都区、广州市属国有企业对接,系统谋划实施一批链条关联度大、契合度高的产业合作项目,并通过先政后企、以政带企等方式,推动两地企业走动起来、联络起来、合作起来,在互利共赢中实现更好发展。

下好招商引资“先手棋”,开启发展新引擎

近日,在诚匠轻量型智能化起重机生产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忙着绑钢筋、搭建模板、灌浆混凝土,办公楼主体结构建设紧张有序进行中,现场一派火热建设景象。

项目负责人林永彪介绍,项目规划用地60亩,总投资2.05亿元,新建两条轻量型智能化起重机生产线,年生产起重机4850套。目前已完成一号办公楼三层浇筑,争取在9月初完成基础结构封顶。

近年来,漳平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先手棋”,紧扣产业链条和目标定位,拼干劲、竞项目,福建龙钢、抽水蓄能电站、中租贝雷片生产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为漳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做足“推介”文章。选拔聘任首批10位招商推介官,借助重大活动平台,全面推介展示漳平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成立漳平市同心招商促进会,发挥商协会、新阶联、职教社、港澳社团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推介等活动。通过常态化“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互访考察推介,着力招引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做大“招引”文章。坚持“一把手”抓招商不动摇,高质量绘制漳平“3+N”产业招商地图,建立重点产业“链长+链主”双链驱动机制,组建9个产业链招商工作组、主导产业招商专班和区域联络招商队,“点对点”“面对面”精准招商洽谈。2022年以来,漳平累计外出对接企业1187家次,拜访商协会126家次,接待来漳考察企业743批次,促成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107个。

做优“落地”文章。努力做好招商“后半篇”文章,创新推出驻企特派员和“我来跑”代办服务队等“漳平举措”,推进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拿地即开工”等制度,抓好用工、用地、标准化厂房、专策支持等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项目转化落地。2022年以来,推动签约项目新开工104个,竣工投产78个。

做实“保障”文章。按照“在谈项目抓对接、促签约,签约项目抓推进、促落地,落地项目抓服务、促投资”的工作思路,常态化做好在建、签约、在谈“三张项目清单”管理,出台保障措施,切实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难点卡点问题。

漳平市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巩固提升“三个融合”发展基础,持续强化产业升级、对台交流、城乡建设发展保障,为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漳平力量。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漳平市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