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再出发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岩实践新篇章不懈奋斗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市委书记余红胜受市委常委会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广龙合作产业园
龙岩市第一医院分院
武平捷文村
昨日召开的中共龙岩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省委书记周祖翼讲话精神,部署推进全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全会的主要内容——
一、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明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共实施国家级试点74项、省级试点71项,一批探索先行的改革成果以制度形式固化,有的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和政策。
(一)以改革推动经济发展
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市经济总量从2014年的1681.5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318亿元,连跨两千亿元、三千亿元两个台阶,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以改革厚植生态优势
★龙岩地质公园获批成为全省第三个世界地质公园。
★成功入选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成为全球生态修复典型,《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长汀模式》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案例。
★“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等四项林改举措被中办、国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吸纳。
(三)以改革强化创新驱动
★获评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建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与专用汽车、环保科技等4个市级产业研究院。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多项主要科技指标保持全省山区地市首位。
(四)以改革拓展对外开放
★成功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2024年东森杯海峡两岸(连城)青少年棒球邀请赛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连城)青少年棒球文化节。
★漳平台创园连续8年全国考评第一。
★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广龙岩与广州对口合作经验做法。
★成功获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五)以改革促进城乡融合
★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创新“供销农场”粮食生产全托管服务模式,有关做法得到中华供销总社领导和省领导肯定。
★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试点入选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
(六)以改革增进民生福祉
★获评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医保DIP付费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基层社会治理“1334才溪工作法”获得中央政法委肯定,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二、突出抓好“十项重点改革”
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龙岩的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省委书记周祖翼对我市提出“展现六个新作为”的指示要求,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新篇章作出龙岩应有贡献。
要坚持系统集成抓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坚持人民至上抓改革,聚焦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改革工作,聚焦能够出特色、出亮点的改革品牌,突出抓好具有龙岩特色和优势的“十项重点改革”,以重点突破引领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争取更多改革举措走在全省前列、更多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一)打造新时代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升级版。
当前,我市水土保持工作已由降低水土流失率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要以“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为中心,不断加强系统治理与源头保护,在提升差别化防控、精准化监管、系统化治理、产业化供给、多元化支撑等“五种能力”上下功夫,推进长汀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推动我市争创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打造新时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经验”升级版。
龙岩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策源地,必须坚决扛起先行区建设的重大责任。
要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重点,在林木采伐管理、林业碳汇、林业金融服务、林业经营、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司法护航生态等“六大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深化林票、林业碳票改革,高标准建设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
(三)探索打造“老区+湾区”广龙对口合作发展样板。
广龙对口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
要持续深化与广州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探索“广州总部+龙岩基地”“广州研发+龙岩制造”“广州市场+龙岩产品”等产业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广龙合作产业园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招商管理等工作机制,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典范。
(四)深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改革。
要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通过实施提高政务服务质效等8个专项行动,一体推进政务、要素、市场、法治、开放“五个环境”建设,打造全国革命老区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要认真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完善“千名干部挂千企”“7·8龙岩企业日”等工作机制,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
(五)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全面推行“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推广“供销农场”水稻生产全托管服务模式。
要深化拓展乡村振兴“六个共富”机制,培育上杭等共同富裕试点县,积极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
各县(市、区)要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流转服务、耕地占补平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制度机制,争取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有辨识度、影响力和引领性的改革品牌,打造更多乡村振兴的“龙岩样板”。
(六)探索“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创建机制。
要持续开展“爱心敬老、爱心护蕾、爱心助残、爱心就医、爱心扶弱、爱心济困”等六大专项提升行动,推动形成“一老一小、一病一残、一弱一困”等社会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关心关爱服务体系,探索更多接地气的民生事项“微改革”,拓展“大爱龙岩”的内涵和外延,努力打造革命老区精神文明建设新标杆。
(七)探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要牢固树立“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的理念,持续落实好“教育强市”战略,以深化“总校制”办学、构建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等为抓手,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改革,高标准建设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八)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要持续落实好“健康龙岩”战略,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完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等为抓手,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争取形成更多医改“龙岩经验”,努力构建大健康保障体系。
(九)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
要持续深化“大招商招好商”行动,围绕“2+4”工业产业,用好产业地图、招商地图、人才地图,按图索骥开展精准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实效。要进一步完善“1+6”招商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招商信息直报、项目落地评价、干部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营造全市大抓招商的浓厚氛围。
(十)探索“才聚龙岩”新时代人才机制改革。
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推进“才聚龙岩”行动计划,完善“1+4+N”人才政策体系,探索“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机制,努力探索山区引才育才新路径。
此外,要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先行先试,将“深化龙台交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一项专项改革任务,充分发挥客家祖地、客家文化的优势,持续深化对台政策制度创新,着力提升海峡客家、大陆阿里山、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文化节等龙台合作“四大品牌”,打造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十项重点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各县(市、区)要用好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各有侧重的打造一批改革亮点,为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三、凝聚强大合力
加强党的领导、注重整体谋划,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全面提升改革综合效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各领域全过程,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完善党委深改委统筹抓总、专项小组分领域负责、牵头部门具体实施、改革办综合协调的改革工作体系,拧紧责任链条。
(二)要弘扬开拓创新、实事求是、坚韧不拔、顾全大局“四种精神”。
勇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钉钉子精神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三)要讲求正确方法。
正确处理冷与热、点与面、放与管、破与立、出台与落实“五个关系”,推动改革效能正向叠加、充分释放。
(四)要狠抓任务落实。
坚持项目化推进,每年研究制定改革工作要点,分领域部署实施重点改革任务。
(五)要营造浓厚氛围。
讲好龙岩改革故事,发出龙岩改革声音,在全市营造关心改革、支持改革、比拼改革的浓厚氛围。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龙岩市委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岩实践的决定》。《决定》坚持全面对标对表、系统谋划,体现龙岩特色、注重继承发展,提出了我市2029年和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的改革目标,提出了55条改革举措,对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以新的改革实践推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市委号召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好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锐意进取、积极作为,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岩实践不懈奋斗!
本版文字由融媒体记者 王占鑫 曾俊钦 提供,图片均由融媒体记者 谢泽铧 郭亦斌 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