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张陈环:青春在山茶花中绽放
■詹鄞森
近日,漳平市永福茶花协会成立,会长张陈环再次成为新闻人物。张陈环是秀峰茶花园主,获聘国家林草乡土专家,是花二代。父亲张寿丰是永福最早的花农之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利用当地丰富的山茶花品种资源,批量培育扦插苗,身背茶花苗闯荡市场。如今被视若珍宝的“七彩祥云”便是当时栽植的母树。张陈环从小与“花王”相知相伴。他大学学的是海产养殖,却回乡玩起了茶花新品种研究。
10多年来,他种植推广新品种“秀峰一号”10多万棵,参与编写国家林草行业标准“金花茶”一章,他培育的“春晓”“大庄秋香”“秀峰一号”“火芙蓉”6个品种获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种权证书。在张陈环的大花园中,父亲是老一代花农,负责农场基地管理,从露天种植到地栽绿化用苗,从温室大棚种植,到盆栽家庭用苗,施肥、浇水、观察。70多岁花农的身影,是张陈环不断前行的动力。“福建茶花产业,发端于永福。”张寿丰说,上世纪80年代是永福山茶花产业最红火的时候,常有浙江金华等地花商排队求购,一苗难求。最狂热时,按芽论价,一个芽就能卖两三块钱。他说,那时家家户户利用房前屋后种山茶花。有的经销商包下整列货运火车,通过鹰厦线漳平站,将山茶花苗运往四川成都。当时,全国山茶花产量,永福占据70%以上。机遇转瞬即逝。这股山茶花热并没持续太久。1985年后,市场饱和退热,价格跌入谷底,永福山茶花陷入滞销。花农不得不忍痛砍掉山茶花树当柴烧。张寿丰心有不忍,将自家母树移植到邻县南靖和溪的荒山上,将其作为保种基地。几年的潮起潮落,张寿丰留下了花卉苗木火种。进入21世纪,花卉市场快速崛起,沉寂多年的山茶花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永福花农开始复种这一传统花卉。
南靖和溪的花农,主要负责山茶花育苗,培植地栽小苗,张寿丰等永福花农,则批量收购,上盆后在温室大棚里集约化培育,等到花蕾长成,便通过电商流通网络,销售往全国各地。福建是山茶花重要主产区,永福的盆栽商品苗,占据全国70%以上市场,近年来永福花卉更是走出国门,出口东南亚及欧美国家。永福花农从依赖品种引进,转向自主选育,持续产品创新,拓展产业链条。
此时,新农人张陈环为这传统花卉注入新质生产力。张陈环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福建、广东农科院,厦门市植物园、园博苑等,密切合作,完成了厦门植物园山茶花专区建设;他的“闽台名优茶花资源收集与创新研究”项目,获第六届“创青春”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业农村成长组优秀奖;完成国家林草局山茶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的名优茶花品种资源引种、规模化扩繁与应用等科研攻关,参加省科学技术厅科技特派员成果现场对接活动,在去年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中,他选送是茶花获金奖一枚。
张陈环认为,山茶花新品种有两个来源:自然变异和人工选育。芽变等自然变异,就像开盲盒一般,花形花色变化万般。他的“十八学士”“七彩祥云”等传统名品,是大自然的馈赠,他更多利用人工诱变、有性杂交、分子育种等手段,定向选育市场看好的新品种。
永福茶花正在全国打响品牌。目前,永福茶花种植2万多亩,其中盆栽茶花4000多亩,地栽茶花1万多亩,年产精品盆栽茶花1000多万盆,小苗5000多万株,年产值超过5亿元,占全国盆栽茶花70%以上市场份额,畅销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全镇茶花专业农户1000多户,销售队伍2000多户,从业人员上万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