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以“十项重点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融媒体记者 石芳
盛夏龙岩,筑梦奋进。8月1日,上杭县工业园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传来喜讯:广汽紫金新能源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现场,第一座塔吊拔地而起,成为招商落地见成效的一抹美丽景色。
广汽紫金新能源电池综合利用项目是“老区+湾区”的幸福成果。一组数据更喜人,2023年龙岩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项目60个,总投资548亿元,老区与湾区双向奔赴释放强大磁力,大湾区的创新资源、优势产业纷至沓来,为我市探索打造“老区+湾区”区域协调发展样板写下一个生动注脚。
没有什么比塔吊林立更能传递发展的信心,没有什么比项目落地更能催人奋进。当前,全市上下正全力以赴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历史机遇何其重大、发展信心更加坚定。
作为全国最早“打开山门,拥抱世界”的革命老区、山区地市之一,龙岩从不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改革,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勃勃生机,在闽西红土地上催生了无数激动人心的发展奇迹,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
龙岩持续发扬改革精神、勇于担当作为,扎实推进“十项重点改革”,统筹推进九大领域改革,着力在产业发展、区域协作、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教育卫生、招才引智、民生保障等领域聚焦发力,为闽西老区高质量发展、振兴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其中,“十项重点改革”分别是: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提升集体林权改革“武平经验”、探索打造“老区+湾区”区域协调发展样板、探索教育机制改革、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创建机制、探索“才聚龙岩”新时代人才工作机制及深化招商体制机制、营商环境体制、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以及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民主法制领域、文化体制、社会治理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农业农村体制、龙台交流和对外开放体制、党的建设体制、纪检监察体制等九大领域改革。
突出“改革”,着力“创新”,立足创品牌、创特色,龙岩市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长汀县成功签约,并获水利部领导批示肯定;“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等四个创新举措上升为国家决策;首创“供销农场”粮食生产全托管服务模式,在全国性会议上推广;基层治理“1334才溪工作法”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数字人才培养模式获评全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优秀案例;创立“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获评“两山金融服务实践创新”全国十大优秀案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入选全国“十大培育模式”......
我们欣喜地发现,随着一项项改革蹄疾步稳推进,龙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冲破思想桎梏、破除发展痼疾结出了累累硕果,日前,我市公布上半年工作“成绩单”:全市GDP增长5%,居全省第五;第三产业增加值、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外贸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邮政业务总量、房地产开发投资等7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招商引资成效喜人,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6个、总投资653亿元;重点项目攻坚战役超额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广龙对口合作项目进展顺利,龙岩与厦门构建了“1+4+3”山海协作框架,引进闽西南项目95个、总投资186亿元。
事实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发展的厚度。
征程犹未洗,又闻战鼓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以改革的精神创造性开展工作,勇于打破思维定式、摆脱路径依赖,努力在全国、全省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龙岩经验’。”龙岩市将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谋深谋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重点举措,突出抓好“十项重点改革”提升工程,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以新的改革实践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添动力、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