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三篇“新”文章 党建赋能新力量
——连城县深入实施“红领聚新”工程
■通讯员 黄水林 谢苇妍
走在连城县莲峰镇大街小巷,身着蓝色、黄色制服的骑手们把热气腾腾的外卖送到市民手中;一辆辆网约车提供便捷出行服务;快递员们把电商产品送进村社家门......正是有这样一群群披星戴月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老区山区连城的广大群众才有着不亚于繁华都市的便捷生活体验,他们成为连城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近年来,连城县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动化、分散化、多元化特点,深入实施“红领聚新”工程,以拓展延伸“红领莲商”党建品牌内涵为抓手,统筹发挥县委两新工委、行业部门、乡镇社区、社会力量作用,探索新业态党建工作新思路,用心写好“聚新、暖新、注新”三篇文章,有效激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发展动力、共建活力。
完善体系,筑牢“聚新”阵地
连城县严格落实“管行业就要管党建”的要求,构建上下贯通的“两新工委-行业党委-行业党总支-企业党支部”四级组织体系,相继成立电商行业党委、互联网行业党委及电商、外卖、货运司机、网约车等党支部,推动全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党的工作覆盖100%。
依托山区农特产品资源禀赋,搭建直播电商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条,把支部建在直播产业链上。建立“1+17+248”物流网络,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破解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通过“1+5+N”供应链体系,打造“莲乡西遇”特色区域公共品牌助力连城本土网货品牌迅速走红,让特色产业“活起来”,实现电商对实体经济高效赋能。
多方联动,提供“暖新”服务
针对外卖小哥、货运司机存在工作时间长、无处停歇的难题,多方联动策划,依托爱心商户等阵地打造爱心驿站6个,在主城区重点路段(路口)、外卖点餐集中区、经济商圈建立“小哥加油吧”13处,在国道等重点路段增设货车停车区2处,为新就业群体免费提供饮水充电、避暑取暖、应急药品等日常便民服务,成为他们的“温馨港湾”。
同时,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专班,推动28名党员处级领导干部和210名党员干部兼任“三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一线提供党建指导服务,主动靠前帮助解决问题27个、帮代办项目35个。先后精心打造莲冠电商物流产业园、直播(跨境)电商生态园、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等党建引领新业态党建示范点,推动新业态高质量发展,辐射培育瓜瓜视界直播创意基地等6大直播基地,孵化出野山、吃遍天等19家电商企业,“客家媳妇小伍”“莲讯”等29家本土直播标杆企业加快成长,年网络销售额突破40亿元。
同心协力,激发“注新”活力
连城县推动新业态企业与社区、小区党建联建,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参与平安乡镇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县委中心工作中,积极引导35名快递员、外卖小哥主动进入网格协管员队伍,发挥社会治理“移动探头”“移动宣传员”作用,评选出“最美外卖骑手”先进典型23个。
连城县共有快递企业9家,从业人员450余人,他们长期工作在各乡(镇)、村(居),对当地环境、人员等情况了然于胸,他们在派送快递的同时,为公安开展外来人口排查工作提供线索,为独居老人代购大米、药品等,为当地社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被百姓称为“侦察兵”“活雷锋”。
一群人守护一座城,一座城也温暖着一群人。在党建引领下,连城县不断激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生活的内生动力,参与基层治理活动,新心向党、同心创业,向着打造有温度的幸福连城迈开新的前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