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探索农村建房审批『三办三化四到场 』审管联动工作机制——

村民建房驶入『快车道 』


通讯员 郑嘉雯 陈怡琼 石沅平

近日,在武平县东留镇背寨村,村民曾锦发正在自家的新房内与装修工人做最后的施工收尾,即将向镇里申请新房竣工验收。

“打算建房时我就交了申请,没想到镇里一天就批了,非常方便。”曾锦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为有效解决农村村民建房审批环节多、耗时长、监管不规范等问题,我市以武平县为试点,对村民建房审批改革先行先试,探索形成村民建房“三办三化四到场”审管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建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现村民建房“家门口办证”“最多跑一趟”。2023年,武平县农村村民建房审批改革经验做法列入福建省改革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表扬名单。

协同“三办”,优化审批环节

申请环节“码上办”。为确保让群众少跑腿,我市依托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住宅建设审批管理平台、市行政审批平台,推行申请环节“码上办”,通过电子二维码受理建房申请,系统自动提醒各职能部门受理,全面简化“户申请、村报送、镇审批”流程。2023年6月省平台开始运营以来已开展线上审批1598宗,补录往年审批11624宗,录入完成率88%,居全省第一。

办理环节“帮代办”。组建以村干部、挂村干部、协调机制办干部为成员的农村建房“帮代办”服务队伍,为村民建房过程提供服务,变“村民跑”为“干部跑”。

审批环节“一次办”。全市113个涉农乡镇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一窗对外”、多职能部门内部联动的宅基地联审联办工作机制,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审核、综合出件”审批环节“一次办”。今年1-6月,全市共受理农民用地建房申请1666宗,已审批1580宗237.28亩。

聚焦“三化”,优化审批效率

我市通过梳理建房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时限,建设审批管理平台等方式,切实优化建房审批效率,提高群众建房审批办事满意度。

办事指南“白话化”。通过梳理制作《龙岩市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建房办事指南》《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建房审批材料档案范本》等,将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咨询途径等汇编成册,明晰办事流程要求,明确材料档案范本,让基层管理干部和村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对。

办理服务“便民化”。创新引入政务服务集成套餐模式,将村民宅基地审批和住宅建设规划许可两个事项整合成农村个人建房“一件事一次办”,乡镇审查环节由9个减至1个,审批时限缩减50%。同时,乡镇统一设计并免费向村民提供农村住宅通用图集,可为建房农户节省编制房屋建设方案费用1000—2000元,减轻农户建房经济压力。

审批监管“智能化”。依托省、市审批管理平台开展数字监管,将农村建设“建前、建中、建后”三重监管网络集成同一平台,实现审批、监管各环节“同网上报、同时分派、同步落实”,村民建房审批与监管“一房一档”“审管同档”,减少违建发生率。

创新“四到场”,实现全程监管

农村建房不仅要审批快,更要建得规范、住得安全。为此,我市整合宅基地管理和农房建设安全管理等要求,创新“四到场”举措,加强对农村建房申请、审批、建设、验收的全程监管。

“提前介入”建房动议申请一到场。在村民提交建房审批材料前,乡镇协调机制办人员将提前实地踏勘,核查建房农户申请资格、土地权属、地类性质、拟用地面积等,有效防止并规避“村民材料准备齐全后,经现场勘察认定为不符合审批条件”的风险,此举在全省属首创。

“安全普及”开工建设放样二到场。在现场放样时,乡镇协调机制办人员向农户宣讲农村自建房质量安全常识“一张图”,现场核查建房公示、工匠资质、施工合同、质量安全承诺书等,为农户建房安全撑起“保护伞”。

“网格监管”关键节点巡查三到场。我市建立以乡镇主官担任一级网格员、乡镇各片区挂钩领导担任二级网格员、村主要负责人担任三级网格员的“三级联动”网格化巡查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涉及宅基地使用和建房规划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使违建行为“发现在初始,制止在萌芽”。

“办证同步”房屋竣工验收四到场。将农户房屋竣工验收与不动产登记这两个服务事项同步开展,不仅减少乡镇、村监管人员来回次数,也使农户拿证时间缩减10个工作日以上。

2022年改革试点以来,武平县已为1400多户村民建房提供高效服务,开展建房监管900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95%以上,农村房屋违建率大幅下降,有力提升镇村社会治理能力,持续增强村民建房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