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广“六个共富”机制,推行“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龙岩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上杭县庐丰畲族乡航拍图

永定龙湖一角

昨日,全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举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省现场会精神,推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全面推行“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龙岩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乡村振兴工作亮点

去年现场会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探索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不少特色工作得到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的充分肯定。

十大突出亮点:

1、省对市2023年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我市再次荣获全省第一名,实现两连冠;

2、基层治理“1334才溪工作法”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

3、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经验做法在国家乡村振兴局简报刊发推广;

4、“供销农场”经验做法得到中华供销总社和省委领导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5、首创“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等四项举措被吸纳到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

6、落地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获水利部领导批示肯定;

7、漳平台创园连续7年在全国台创园建设发展考评中获得第一名;

8、成功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

9、七大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070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

10、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增量均居全省首位,粮播面积、总产量、大豆和油料面积等四项底线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总结推广“六个共富”机制

近年来,上杭县才溪镇聚焦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目标,创新实施“六个共富”机制,打造形成了乡村振兴“才溪样板”。

一是思想共富机制。重点挖掘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溪北村调研指导基层党建和产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讲好习近平总书记三进才溪的生动故事。

二是产业共富机制。立足才溪镇资源禀赋,打响“建筑之乡”建筑产业品牌、培育“才溪红”农业产业品牌和提升“将军之乡”红色旅游品牌,做好产业融合文章。

三是合作共富机制。通过支部跨村联建、社农合作、村企互助等方式,有效整合产业、资金、人才等资源,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四是改革共富机制。探索实施集体经济融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体林权制度、农村土地利用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共富发展增添动力活力。

五是人才共富机制。积极培育乡土人才、引进农技专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以招才引智的实招为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六是文明共富机制。持续完善“1334才溪工作法”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赴圩议事站和矛盾调解中心建设等乡村治理机制,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上杭县才溪镇乡村振兴“六个共富”机制,为全市乡村振兴探索出了非常好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立足工作实际和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探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努力打造更多乡村振兴“龙岩样板”。

三、突出工作重点,落细落实工作任务

总的要求是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做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要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五大振兴”中,产业振兴是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龙岩“八山一水一分田”,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龙岩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

★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发挥武平百香果、长汀河田鸡、连城白鹜鸭、永福台式乌龙茶、上杭槐猪、客家米酒等特色产品优势,持续提升闽西“八大干”“八大珍”“八大鲜”品牌,做优做强畜禽、蔬菜、果茶、林竹花卉、薯业、食用菌、渔业等七大特色产业,把农村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深化生猪养殖“上大压小”,引导群众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来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实现生猪养殖业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二)要以更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以“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为统领,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对全市1786个村进行分类,因村施策推进村庄建设,分类扶持促进村庄加快发展。

“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1个理念,实施“一把手”推进机制、规划先导机制、农房建设管控机制、共建共享机制、党建引领机制“5项机制”,按照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稳定改善类、文化传承类、民族团结类、侨台赓续类、收缩待定类、搬迁撤并类“8种类型”,因村施策,分类发展。

★坚持建设和保护并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化乡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三)要以更优治理推进乡村文明实践。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下大力气整治高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

★以打造“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为抓手,持续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让他们切实感受社会温暖、共享发展成果。

(四)要以更活机制推进乡村人才回引。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吸引更多人才回乡创业就业。

★选好用好“乡村振兴特派员”,积极争取更多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回引一个人,改变一个村”。

★引好育好“新农人”,大力宣传优秀典型,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更多“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

(五)要以更实举措推进乡村改革。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改革思维、改革精神贯穿到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之中。

★持续打造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升级版,不断提升差别化防控、精准化监管、系统化治理、产业化供给、多元化支撑等“五种能力”。

★持续打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经验”升级版,大力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业碳汇工作机制、林业金融服务、林业经营机制、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机制、司法护航生态机制等“六项创新”。

(六)要以更严要求推进乡村组织建设。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

★总结推广党支部“跨村联建”模式,按照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的工作思路,探索“区域联建”“村企联建”,推动组织联建、产业联动、民生联办、乡村联治。

★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十百千’行动”,全面推广村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验做法,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效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要素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要压紧压实责任。

★发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形成协同联动抓落实、整体推进抓落实的局面。

★继续实行市、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挂钩联系乡村振兴重点镇、重点村,各县(市、区)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分管领导具体抓。

★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镇、村两级要坚持实事求是,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要加强监督保障。

★突出实干实效,加强一线考核和结果运用,激发各级干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

★用好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等载体,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三)要营造浓厚氛围。

★注重在乡村振兴中选树和培育典型,持续加大宣传力度,讲好龙岩乡村振兴故事。

★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各方力量共同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实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三农”力量。

本版文字由融媒体记者 王占鑫 曾俊钦 提供 资料图由融媒体记者 郭亦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