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派驻新罗区东肖镇邓厝村第一书记江金荣:
为民解忧办实事 民富村强事业兴
■融媒体记者 赖珊盛
今年2月7日,在新罗区东肖镇邓厝村的村部,村民们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每位村民都喜笑颜开,他们从村干部手中领到了首笔集体收入分红款。
村民邓学庭说,今年他已经是70多岁了,平生第一次领到了村里的分红,十分感谢省里派下来的江书记。
村民口中的好书记,是省经济信息中心派驻新罗区东肖镇邓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江金荣。2021年7月,受组织委派,他来到邓厝村开展为期三年的驻村工作。
人口只有1080人的邓厝村,耕地618亩,还有2500亩生态公益林。这里不仅是著名的革命基点村,也是国务院原副总理邓子恢的家乡。近年来陆续被列为全国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和龙岩市自然教育基地。在这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村庄,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驻村工作,为邓厝村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江金荣险入沉思。
江金荣曾在县级发改部门挂过职,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他喜欢走村串户,与村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
江金荣深入了解村情民意,迅速完成了角色转变。他制定了三年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村级事务管理,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为邓厝村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江金荣认为,邓厝村毗邻龙岩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明显,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发展城郊型农业的同时,通过挖掘整合村内深厚的红色文化和丰富的绿色资源,重点发展乡村红色旅游,打造龙岩市红色教育研学基地,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可让邓厝发展步入快车道。
原先,村两委年龄结构不太合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也有待加强。驻村以来,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江金荣积极加强组织建设,指导村党支部在工作中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同时,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把入口关,注重从有能力、会致富且年龄在四十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能人中发展党员,坚持择优发展,有效改变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
村党支书兼主任邓学先介绍说:“江书记刚来我们村到农户家去了解村情民意,被狗追、要咬他,经过这几年经常到农户家,狗都对他熟悉了,也摇尾巴了。江书记来到我们村后,很注重党组织建设,目前已发展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村级后备力量2名。两年多来,邓厝村支部党员大会以及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都有了明显改观......”
江金荣了解到邓厝村有个集体所有的面积100多亩的柑橘园,原先由村民承包,但是到2012年承包到期后,却没有继续办理承包手续。他在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土地管理专班,把柑橘园依法逐步收回,通过公开的形式,由村里重新发包,结果租金大幅提高,每年可为村财增加十多万元的收入。
江金荣说:“经过村两委讨论和村民代表大会的研究决定,将柑橘园增收部分收入,以分红的形式,给每位村民发放70元的红利,让村民们直接得到收益......”
原邓厝小学有10多亩土地属于村集体所有。由于历史原因,这片土地出租给他人使用,租金才两万多元。江金荣摸排到这一情况,也通过依法收回管理权、按市场行情进行出租,每年为村财增加约13万元。
水利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近年来,受气候以及厦蓉高速公路九峰隧道扩容影响,邓厝村生产生活用水长期得不到保障,特别是饮用水源不足、供水不稳定、水硬度偏高。村民反映强烈。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江金荣和村干部一道全面摸排全村的供水管网,跟着管网进村入户、过沟爬山,详细了解管网布局和存在的问题等,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两年多来,江金荣先后争取近百万资金,完成邓厝村1组和3组自来水改造工程、厦蓉高速九峰隧道口灌溉饮水项目、邓厝村饮水工程等多个项目,有效解决了困扰邓厝村多年的生活用水和农用水灌溉问题,得到了村民群众的由衷赞赏。
驻村之初,江金荣孩子才两周多,但他在爱人的支持下,克服了家庭困难。为了便于奔走,他把私家车从福州开到村里,“私车公用”让他更方便行走,但也因此增加了个人开支,但他乐此不疲。
近三年来,邓厝村累计筹措资金1700多万元,已使用资金1000多万元,累计开工建设大小项目约30个,包括生产经营性项目1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社会事业发展项目7个,其他项目3个。项目的实施将带动该村及周边区域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以及乡村红色旅游、餐饮、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催生一批特色田园综合体,增加村民收入,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用水安全便捷,道路平整宽阔,村容村貌持续优化,红色故里邓厝村逐步成为了绿水青山生态优、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三年时间的驻村工作即将结束,江金荣心中满是依依不舍之情,这里的一切都在感动着他,这也必将成为他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前进动力的源泉。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驻村三年不仅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基层风土风情,更让我爱上了这片红色热土。正如有诗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同时,驻村三年也让我得到很好的历练、成长,并收获很多的友谊......”江金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