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拼才会赢

——读吴尔芬《迷人的水南尾》


吕洪荣

得知吴尔芬老师《迷人的水南尾》出版(湘潭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我第一时间给他发去微信索要,没想到次日就收到了新书。

翻开扉页,只见吴尔芬熟悉的笔迹写下“吕洪荣方家批评”的字样,既让我汗颜,又倍感欣慰。尽管我和他无过多酒饭交集,但相识近三十年的交情并没有因时间的飞逝而消失,反而更加惺惺相惜。

初识吴尔芬是在1997年11月初的采访途中。我和时任上杭县委报道组的记者去连城县城采访一位获得省体育局表彰的上杭籍体育苗子傅建华。午餐时,主人邀请了几位连城县作家一起作陪。席间,一位腰板挺直、自带威严且目光炯炯有神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席间时而谈古论今,贯通中西,时而幽默风趣,侃侃而谈的气势,让我对他的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知道是出于我俩曾经都是一位军人,抑或是他也曾是一名记者的缘故,“部队培养出来的人,那种集体观念,那种纪律性,那种国家利益至上的优良品质,那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的精神,常人是永远理解不了的。”席间他无意中透露出来的这段军营生活,让我深深地记住了吴尔芬的名字,记住了这个自号造梦师的人。从此,他的《雕版》《九号房》《姐妹》《人皮鼓》《爱拼才会赢》等一部部才气飘逸,具有独特语言风格和明显辨识度的长篇小说,让我常常怀疑自己的智商咋就这么不灵光,而羡慕他的脑子怎么就能在虚构推理的文学天空中纵横驰骋。当然,他偶尔也写散文、评论、剧本,还给厦门的文学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文学爱好者授课,聊他的创意写作。

第二次见面,是在龙岩市新罗区作家协会主席郭鹰老师的长篇小说《笔锋》创作笔谈会上,那是2018年3月31日上午,地点在龙岩新华城市书吧。这场精彩的读书分享会,邀请了作者郭鹰为大家讲述一个文人抗战的青春记忆,乱世中的尘封故事。作为特邀嘉宾,吴尔芬从厦门匆匆忙忙赶来。此时的他,头戴一顶蓝色的鸭舌帽,身穿一件白蓝相间的格子衬衣,时不时在郭鹰讲到精彩处,露出略带狡黠的笑意。尽管行程紧凑,但对郭鹰老师的新作提出的点评中肯到位。事后我才知道,《笔锋》之所以能够面世,与吴尔芬对这本书所倾注的心血有很大关系。在郭鹰老师眼里,她很怵他。因为这位似师如兄的吴尔芬常常在她准备放弃创作时,给她来句狠话,让她不敢轻言说出不再继续的话语。

吴尔芬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客家人。他的家乡福建省连城县,既有风景名胜冠豸山,也有闻名遐迩的众多书院。受客家文化的影响,吴尔芬先后在《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等刊物发表过各类文学作品,出版专著二十多部,达数百万字。曾多次荣获福建省百花文艺奖、厦门文学艺术奖。他主创的儿童文学作品《谷文昌》《廖俊波》被中国出版协会评为2019年度30本好书。《古田军鼓》入选2020年度100本好书。

故乡巨变,赋予客家文化和在外乡贤更多的精神光彩,也激发着吴尔芬的创作激情。翻开《迷人的水南尾》目录,游与记,评与论,问与答,序与跋,四个版块共38篇文章里,既有对故土难离的乡愁情结,也有对朋友情真意切的感怀。

在他的作品中,很自然吸收了客家话里的一些市井哩语,由此形成幽默、风趣、活泼的客家语言。比如,专门卖鸭苗的市场叫鸭卵行,黄瓜叫勒瓜等等。

红色基因是铸就新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在“培田,1934年的暴雨”一文中,因为下雨,“雨伞成了稀罕物......我从厨房弄了一把,虽然伞柄生锈、伞骨折断、伞布翻卷,但它毕竟是伞呀......我就举着这把历史悠久的伞进入悠久历史的官厅。”“这么大的雨,人没见过,房子没见过,恐怕连山都没见过,因为这不是雨,而是狂野的、叫人站不住脚的倾泻下来的水,瓦枧成了瀑布,天井很快就满了。”吴尔芬以充沛的情感描绘故乡的古老建筑,以鲜活的人物形象书写留在人民心中的那段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迹。

与吴尔芬过去的一些作品比较,《迷人的水南尾》显得扎实,有质感,隐隐地蕴蓄着诗的意绪。同时,不乏灵动、摇曳之姿。在“他就是诗人鲁藜”中,吴尔芬通过轻松的笔触、明快的色彩,塑造了一位投身于革命洪流,成为一名革命战士、一名战地记者淡泊豁达的师者形象。

在“迷人的水南尾”一文中,“后来,我竟然在水南尾住了四年,可能五年,也许六年?记不得了......在水南尾,邻居不熟悉我,单车不熟悉路,脚印不熟悉鞋,住在水南尾的日子,最怕的就是迷路。”“菜园在墙角,与客厅连成一体。那些包菜和芥菜,芹菜和韭菜,南瓜和黄瓜,苦瓜和丝瓜,它们的根深入大地,四季更替,各从其类,生成自己无可挑剔的精美轮廓,并不停地向空中伸展。”这些语句,细细读来,水南尾之所以迷人,是因为作者对故土充满挚诚与敬畏,乡愁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成为生命的一段。

古人云:“文者,贯道之器也。”文学作品创作要守正创新,不仅要有现实生活的底蕴,更需要传承文化传统的根脉。因而,在《迷人的水南尾》中,奋斗在故乡各条战线上的普通劳动者,也是吴尔芬着力刻画的对象。无论是“家园的记忆”中的工笔花鸟画家李大成,还是“海角天涯乡梦同”里国画大师罗炳芳,抑或是“揽闽西山水 绘客家风情”的中国画家游启章,吴尔芬让这些充满温情、人文和平凡的在外客家乡贤故事,既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更彰显出客家人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精神风采。

读吴尔芬的作品得有耐心,要一页一页品读,才能品出味道,品出意境。在“我们面向太平洋──为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而作”中,吴尔芬建议,“‘修旧如旧’是维护修缮历史风貌建筑的最大原则。厦门市根据历史风貌建筑的历史、风格、艺术、研究价值等,分为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同时,建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保护规划,做到‘一幢一档、一幢一案’,建立日常保护工作必须掌握的数据库。有针对性地保护好、利用好每一处历史风貌建筑。”

进入花甲之年的吴尔芬既做文学梦,更在做青春梦。他认为,得语文者得天下,写作可以成为终身的优势。因为写作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的标准化教育,而是一种共识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孩子能够通过文字传递情感、观点和知识。而标准化教育追求的是唯一性和精确性,如数学答案的唯一性。这种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它无法涵盖人类知识的全部领域,尤其是涉及主观情感和审美体验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共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新时代的作家,只有将自己的心、情、思放到文学创作中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好作品。衷心祝愿吴尔芬老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