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吹 竹 岭


唐宝洪

毗邻古田会议旧址的竹林深处,有一个乡村振兴试点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这就是竹岭村。“杨家有女初长成”,前年深秋,我造访了竹岭,竹岭的田园风光和恬静之美,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近日,我邀集若干文友,再次走进了竹岭。

时光倒流回1929年的冬天,经过新泉整训沐浴的红四军开拔到古田,红四军第二纵队司令部就驻在竹岭凹头溪岸的一座偌大的民居里。风雷激荡,红旗漫卷,竹岭的每一条村道。每一片竹林,每一缕炊烟,都在风中沸腾着《风吹竹叶响叮当》的旋律:“风吹竹叶响叮当噢,自动报名上前方噢,前方打倒反动派噢,缴了几多机关枪噢。”红色的激流奔涌着豪迈的激情。半个多世纪前,神州大地掀起了知识青年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广阔天地去淬火成钢的风潮,一批厦门知青千里迢迢,驾驭着春风,来到竹岭插队落户。其中一位后来成了闽省知名诗人的一位知青,在竹岭插队七年又四个月,在自己的锄头木柄上刻下了“农民本色是诗人”七个深深的大字。他这番应我的邀请,重回第二故乡竹岭采风,与乡亲们谈笑风生,当年的酸甜苦辣,于今都成了亲切的怀恋,就像风中那首隐约可闻的《岭上开遍映山红》。

在锄头木柄上刻下“农民本色是诗人”的这位知青后来借调到《福建文学》编辑部,再后来考进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回厦门。这时,无论是地处蓝色海洋之域的厦门,还是位于山岭之间的红色圣地古田,都吹拂着新时代筑圆中国梦之风,山风海涛遥相呼应,奏响了高歌猛进的昂扬乐章。竹岭,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然成为美丽乡村

建设的样板,浪漫诠释乡村振兴的寓意。

竹岭的浪漫立足在“竹福”“惜福”“清福”“造福”“享福”等“五福”的基础上。村里谐音“祝福”的竹木民宿“竹福”,外墙是温馨的3D彩绘,客房内部的装饰清新而自然,洋溢着乡土田园的气息。村民的住房沿山、沿溪、沿路呈条带状分布,错落有致,房前的菜园、花园葳蕤着盎然的生机,就连竹篱笆也恰到好处地彰显山村原生态的耕读情景。我们在村里徜徉时,虽然下起了雨,虽然初冬的风微微有点凉,但是沿溪两岸的古树、竹林扶手、竹制的敖包、舒适的摇椅、光滑洁净的大石块,还有飞花溅玉的小瀑流、溪中戏水的鸭子、潭中优哉游哉的鱼儿、岸边闭目养神的猫狗,村道边伸出树枝撩人的藤蔓,是那么的富有诗意,是那么的富有情趣。大片大片的竹林,流淌着蜂蜜般香甜的果园、菜园,芬芳馥郁的茶园,是那么的养眼养肺,是那么的和谐,是那么的惬意。呵呵,微风送过来竹木加工厂里冒出的水汽,也氤氲着香甜的味道,把我们熏得格外舒心。

走进竹岭,最最惬意的是坐在与民宿“竹福”相看两不厌的茶舍里,在微风中,一边品茶,一边听雨点轻轻抚摸竹叶、绿萝、黄杨、桂花树、兰花、木槿花而发出的天籁之音,享受水泻鱼读月、山静鸟谈天的美好时光,享受返璞归真的心境。

风吹竹岭,风过处,不知疲倦的路灯和红艳艳的中国结,含情脉脉地默默祝福这一片土地上所有的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