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地方发展出一份力

——访退役军人事务部对口支援挂职干部,上杭县委副书记、副县长范垂青


通讯员 林斯乾 钟寿能

“能来到上杭老区挂职锻炼,我感到无比光荣。继承和弘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尽心尽责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为老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我对老区的回报。”5月6日,正在广州参加招商引资的范垂青对笔者说,作为中央对口支援工作第二批挂职干部,奔波各地,是工作的常态。

2022年6月,范垂青从退役军人事务部来到上杭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为了使自己尽快融入基层,刚落脚上杭,他便与基层干部群众广泛深入接触,了解掌握基层情况,积累更多工作经验。到上杭不久,他遍访了全县21个乡镇,走访了9个县直部门,深入几十家企业开展调查研究。

“立足当地,对接上级,尽力争取更多的国家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向闽西倾斜,推动对口支援向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发展,为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是我必须着力的方向。”范垂青说。在他的努力下,退役军人事务部连续两年出台了《退役军人事务部对口支援福建省上杭县工作方案》,一共出台就业创业、双拥、人才交流等13项39条帮扶措施。

2023年,他牵头促成南阳镇与上海警备区延续五年乡村振兴结对共建,并争取近5000万元乡村建设资金;同年,总投资1752万元的汀江流域(上杭南阳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获批,为南阳镇创造新的发展基础。在他的推动下,2023年3月,总投资10亿元的含氮高能化合物(ADN)的研制推广应用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上杭中国南方射击基地项目等2个对口支援项目签约。他还积极推进山海合作,成功引进总投资4亿元的超级电容炭项目。两年来,他还带领第二批对口支援挂职干部“上省赴京”对接工作67次,协调中央部委和省直对口帮扶单位领导来杭调研50次,牵头争取协调资金2.78亿元。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落实,为革命老区的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在上杭县城瓦子街,有一个退役军人创新创业产品展销中心,其中打造一新的“八·一上杭老兵之家”,既有老兵就业推介、老兵产品展销中心、政策之窗、老兵志愿服务等服务窗口,也有红土老兵讲坛、老兵书吧、军地鹊桥会、老兵驿站等交流平台,深受当地“老兵”喜爱。除此之外,他还争取退役军人事务部帮扶资金实施了上杭2个乡镇和10个村(社区)级退役军人服务场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办公设施条件优化升级,全力打造示范型“退役军人之家”。

两年来,范垂青着力推进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上杭县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县“三连冠”、福建省双拥模范县“四连冠”。在他的积极协调下,上杭县烈士集中安葬区建设项目二期列入国家2024年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获得800万元中央预算内烈士纪念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支持。他还带头创新“1+6+X”保护管理模式,除新建1处县烈士集中安葬区外,改扩建6处乡镇烈士集中安葬区,烈士纪念设施得到新提升,成为当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新基地。

在他的协调促进下,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国爱国拥军促进会等深入上杭开展“情暖老兵”系列关爱行动;退役军人事务部“耕耘者振兴计划”兵支书培训班首站在上杭成功举办;上杭爱国拥军促进会成立,并筹措首批善款50多万元......

“做好老区苏区的对口支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范垂青说,不管是在上杭还是回到北京工作,他都将继续为对口支援工作出力,为闽西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