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要人文文化
■周继章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人文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乡村振兴需要人文文化,因为人文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和动力。
首先,人文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乡村的人文文化包括民俗风情、传统习俗、乡土艺术等,这些文化元素是乡村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保护和传承乡村人文文化,不仅可以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和大家的认同感,也可以激发乡村居民的爱乡情怀和责任意识,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其次,人文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和动力。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富饶。通过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土文化产业,培育乡村的文化氛围,可以激发乡村居民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
为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需要提升乡村文明程度,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乡村的精神风貌得到显著改变;二是需要增强乡村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农民在共享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形成和谐乡村氛围,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乡村的向心力;三是需要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包括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遗产等,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通过创新性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等,为乡村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四是需要培养乡村人才,通过加强乡村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引导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五是需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为导向,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只有实现文化振兴,注重人文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才能让乡村真正焕发出活力和魅力,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事业的全面发展和长久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