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溪南不断完善“菌稻轮作”模式

让家门口的农田成为“共富基地”


通讯员 陈惠 吴卉 吴雅婷

近日,位于漳平市溪南镇下林村的溪南片区“菌稻轮作”示范基地迎来了采摘旺季。走进香菇收购站,农户们正将不同大小的菌菇仔细分类摆放、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几年,村里跟合作社不断地升级香菇大棚,大幅度地提高了香菇的质量,我们的经济效益也高了不少。现在我们是采用水稻和香菇轮流种植的方式,这不仅减轻了我们老百姓的负担,还增加了我们的收入。”看着长势喜人的香菇,溪南镇下林村种植户林浴春满面笑意,“今年香菇品质很好,产量也高,价格卖得很好。”

溪南片区“菌稻轮作”示范基地是龙岩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建设项目,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进行集中连片种植,在一亩双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菌稻轮作”模式的完善与推广。该模式不仅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对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与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我们的示范基地根据农户地块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户向合作社租用“菌稻”轮作大棚,可独立自主进行水稻种植和香菇种植。该项目盘活了村集体土地,不仅减轻了菇农生产种植成本,还改善了菇农自家环境和村容村貌,实现了菇农与村集体的经济双丰收。”溪南镇下林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林秋天介绍道。

聚焦绿色共富,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漳平市溪南镇下林村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水稻种植的发展模式,不断完善标准化菌稻轮作大棚和标准化接种养菌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改变老旧人菌合居模式,打造食用菌种植产业统一规划管理,改善种植过程中污染情况,充分利用本地土地资源,让家门口的农田成真正的“共富基地”,实现“百姓富”和“村镇美”的两相宜。

据漳平市溪南镇副镇长张一琳介绍,下林村拟搭建70亩的菌道轮作钢骨架大棚以及约600立方米的冷藏保鲜库,让菌稻轮作种植形成一条金色的产业链,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