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答好林改“六问”,推动林长制探索实践走深走实,2023年在全省林长制考核中——
龙岩位居第二 实现争先进位
■融媒体记者 曾俊钦 通讯员 陈威
日前,福建省林长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省级林长制督查考核结果,龙岩市位居第二,实现争先进位目标。
龙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导、亲手抓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策源地,全市森林覆盖率79.21%,长期居福建省首位。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绿水青山”的殷殷嘱托,紧扣“林”这个主题,紧盯“长”这个关键,紧抓“制”这个保障,围绕“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产业怎么兴、林要怎么管”,持续作答新时代林改“六问”,林长制探索实践逐步走深,有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坚持“一盘棋”谋划 构建“一张网”体系
青嶂倒影镜中映,绿林流翠岩上凝。在绿树掩映、风景宜人的林荫路上,连城县姑田镇林长制联合巡林队正在开展专项巡林行动,队伍按事先安排好的路线,以林区道路和矿山整治区为重点,有序开展巡护。
围绕“林要怎么管”,我市把推进林长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同谋划、一同推进。全市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4219名,建立涉及25个部门组成的林长制成员单位,下设“林长制”办公室。全市实行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制度,乡镇建立林长制指挥分中心,并配置无人机,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立体化智慧化护林巡护新模式,实现护林巡护全覆盖。
为了聚集社会力量参与林长制工作,我市选聘了15名台企热心人士担任“台胞林长”,以社会监督人的身份参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积极投身护林巡林行动,及时发现破坏森林资源等行为,宣传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正向引导、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参与保护森林资源。
此外,我市还聘请了59名民间林长,并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林长制执行情况专项视察调研,共同守护生态家园。
坚持“一体化”改革 完善一整套制度
2023年7月,武平县桃溪镇田雁村林农钟定有在该镇林业站申领到林木采伐许可证后,脸上笑开了花。钟定有种植15年的20亩杉树,直径都达20厘米以上,前几年就想砍下来卖,但因未到主伐年龄而办不了采伐许可证,只能望“树”兴叹。现在放宽采伐限制,钟定有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人工商品林取消主伐年龄限制实施后龙岩首位获益林农。
围绕“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我市勇于先行先试,积极打造龙岩森林资源保护的全国先行区。
率先探索开展林业改革。扎实推进龙岩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着力开展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业碳汇工作机制、林业金融服务、林业经营机制、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机制、司法护航生态机制等“六大创新”,一系列经验做法得到推广,其中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等4项措施被吸纳为国家决策;龙岩林改经验列入中央党校教学案例。
率先建立生态司法协作制度。在福建省率先建立“林长+”协作机制,最早实现“林长+公检法”工作联络室全覆盖,出台《龙岩市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等多项制度。
率先创新生态司法修复实践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开展司法修复森林碳汇补偿机制的工作指引(试行)》,该做法写入2023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审结了福建省首例森林碳汇赔偿刑事案件。
率先创新生态警务新模式。在福建省率先建立了生态警务“三地一馆”,建成野生动物救助保护基地、涉案珍稀植物迁地保护基地、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示范基地、涉案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宣教馆。
率先推广林业金融服务。持续创新林业金融产品,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打造“惠林卡”品牌。全面推广林业金融区块链的做法入选全国“两山银行”建设十大优秀案例。在武平建设全国首个“e林通”平台,推广长汀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新罗区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
坚持“一幅图”作战 推动一系列发展
2024年初,龙岩森林公园(植物园)开园,随后不久,上杭番茄采摘节、漳平樱花节等活动轮番上演,优美的生态让龙岩旅游火了起来,绿色闽西正享受着生态美带来的丰厚红利。
生态龙岩,产业向“绿”。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全力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绿色生态产业增长迅猛。
围绕“产业要怎么兴”,我市把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作为深化林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
聚焦“增绿”添新绩。加快造林绿化和水土流失精深治理,坚持造林复绿与林相改造并举,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龙岩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得到财政部和国家林草局充分肯定。2021年以来完成造林绿化57.3万亩。
聚焦“护绿”守红线。常态化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森林督查、违法图斑、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压实防火防灾属地责任,统筹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森林“三防体系”不断健全,有力维护了森林生态安全。
聚焦“用绿”兴产业。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推动林下经济、花卉苗木、木竹精深加工、生态旅游等生态富民产业,2023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563亿元,重点林区乡村农民人均收入超过30%来自林业。
聚焦“双碳”谋发展。依托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与福建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合作,打造“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等4个世界领先的碳汇科研平台。不断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国首单“林业碳汇保险+”服务项目在新罗区试点落地;全国首单水土流失区林业治理碳汇保险项目在长汀签约落地;林业碳汇指数保险获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一等奖。
在生态文明建设路上,龙岩,树立起一个又一个改革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