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做一个有『福 』的人
■曾岩
弘一法师说: “有人把福理解为:房子多、车子多、钱多,其实那些都是债。福应该是少:心事少、欲望少、坎坷少,无病、无痛、无灾就是福。”弘一法师的话,让我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何让自己淡定,努力去做一个有福的人,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福要向孝求。古人说,家有父母在,无须远求佛;诸事不顺,皆因不孝;求富贵,求父母。孝敬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孝经》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只要把孝悌做到极致,就可以通达神明,光照天下,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以感应相通,做任何事情都会犹如神助,都能成功,一切福报都会降临到你身上。
福要向内求。龙岩天宫山圆通寺的大门内上方写着四个大字:“莫向外求”。一语双关,每个香客、游客来时、归时,都能看到,但能理解其中含义的不多。遇事大多数人都只向外求,求菩萨护佑;求别人按你的要求去做;求公司多发福利;求领导给你升职,却很少有人向内求,向内求什么?一是求自己是否有修心。心对了,人就对了;人对了,事就对了。二是求自己是否能反省。三是求自己不断修身。修炼自己时要明白,所有的道德标准都是用来衡量自己的,当把目光反观自己时,才能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幸福度。
福要向寡欲求。人心一贪,幸福就会远离。《道德经》说:“多藏必厚亡。”“多藏”是指人们对金钱、权力、地位和声望贪得无厌;“厚亡”是指被金钱或权力活活累死,而且会死得很惨。在世人眼里,钱要越多越好,权力要越大越好,地位和声望要越高越好。而在老子等圣人看来,过分追求这些身外之物,人的内心就会被控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这些欲望的奴仆。
福要向善因求。因果规律是一门科学,任何一件事的产生,都是有内因的。《春秋·曾子》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当我们以善良的言行对待他人时,即使没有立即看到福报的来临,也已经远离了祸患。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源自对善恶因果的深刻理解。孩子是否有福,很大程度与父母是否有行善积德有关,很多孩子福报大,是因为父母为她积下很厚的福德。求福还要懂得趋吉避凶,有敬畏心。有大智慧的人深知因果循环规律,所以能从源头上来约束自己,让自己少种恶因。而我们当今很多人不识因果,不信因果,图一时贪欲而种下恶因,等到恶果来时痛苦万分,但却悔之晚矣。
因此,有福之人,必定是孝顺之人、善良之人、淡泊宁静之人、懂得趋吉避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