蓆湖营响起嘹亮军号


朱德在田头村芦笙壩演讲 地旧址如今已修建完好。

红三十四师当年在此书写的“创造全国革命根据地”标语。

邹善水 文/图

蓆湖营,连城县文亨镇东南方的一个古村落,由蒋坊、湖峰、鲤江、田头、南阳五个建制村构成湖峰片区。蓆湖营始建于唐,制建先于连城县城,民间流传“先有蓆湖营后有连城城”的说法。因青山环绕,地域广淼,是历史上的“屯兵佳境”。

癸卯冬日,应友人之邀,再次走进蓆湖营。“一溪古渡,两岸蓆草,三屯兵营,四条古街,五个村落”是对蓆湖营最精准的描述。特别是红三十四师在蓆湖营休整驻扎的那段红色印记,2021年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名单》。

据《蓆湖营文史》资料载,古田会议结束后的1930年1月,红四军向北往江西转移。由朱德军长率领的红四军一、三、四纵队从古田出发,经庙前、新泉、莒溪于4日清晨进入蓆湖营。部队分别驻扎在南阳、田头、鲤江、湖峰、蒋坊。红四军屯兵蓆湖营,一是短暂休整,二是筹集军饷,三是继续扩红。

4日上午10时许,朱德率各纵队队长来到田头村石岩溪附近的芦笙壩举行群众大会。随着司号员吹起嘹亮的军号声,蓆湖营各村民众奔走相告,汇聚到芦笙壩古树林间。朱德在现场发出宏亮的声音: “各位父老乡亲们,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子弟兵,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我们要扩大红军队伍,要团结起来打倒残害老百姓的国民党反动派......”听完朱德的演讲,现场的群众热血沸腾,坚定地喊出:“我们也要当红军,团结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100多位青年现场报名加入红军。

当日下午,朱德来到湖峰村五郎公祠堂,巧逢集市墟天。朱德站在五郎公祠堂门口大石狮旁,继续向群众演讲,宣传革命道理,村民吴金声自告奋勇当演讲翻译。当日,湖峰村的吴祖汉、吴金声、吴隆乾、周富英等人秘密组织农会,商讨如何组织贫苦农民团结起来抗租抗税、抗交高利贷的活动。

在鲤江村,当地村民陈昌泉向笔者介绍他大伯陈太荣的故事,陈太荣是一位红军接头户,时常对晚辈们说起朱德军长到家里做客的故事。那天,在湖峰村五郎公祠门口朱德军长向群众演讲后,经红四军先导队员介绍了关于陈太荣积极带路、协助安排红军住宿等情况。朱德军长笑哈哈夸赞:“陈老伯你是红军的优秀接头户。”说完,相约南阳土楼贫农代表陈招菊一起前往陈太荣家做客。陈太荣十分欣喜,煮了湖峰手工茶招待朱军长等人。和蔼可亲的朱军长在聊家常时还认真了解陈太荣家生活情况,并记录在一个小本本上。

据了解,朱德当年在田头村的芦笙壩和湖峰村五郎公祠堂的两场演讲,鼓舞了蓆湖营五个村的数千民众。1930年8月,胡少海派出一零一团部分指战员进驻湖峰,帮助组织建立农会,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抗租税。在此期间,当地群众主动为驻扎在湖峰的红军送地瓜、蔬菜、大米等物资。当地进步群众吴仕荣还主动借给红军100块光洋,后因担心借条被白匪查出,便自行销毁了。

笔者跟随热心保护蓆湖营红色遗址和搜集红色史料的乡贤吴鸣走进田头村敦怡堂中坪,在西厅火砖墙面隐约可见红军书写的“实行三遵守”等红色标语。经查阅《红星照耀中国》后得知,红军要实行三项守则,是当年红军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后首次颁布的三大任务:第一,对敌人要斗争到死;第二,要武装群众;第三,要筹款帮助斗争。在众多遗存的红军标语中,此条标语独具特色、意义重大,是红四军在蓆湖营践行“三大任务”的历史印记。

担任过湖峰姐妹团团长的吴美华老人是从湖峰村走出的红军游击队员吴养生之妻。她回忆,1930年冬,中共福建省委派李坚贞(女)率一支工作队到连城发展共产党员,创建红色政权。随之成立了连城县临时革命委员会。次年秋成立了连城县苏维埃政府。湖峰村的江国木当选县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1954年12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蓆湖营在县苏维埃政府工作队的支持下,也成立了蓆湖营乡苏维埃政府。乡苏政府成立后,立即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斗争工作,积极宣传上级苏维埃政府颁布的男女平等、婚姻自主、严禁抱送儿童、严禁赌博、严禁吃鸦片等规定;动员妇女剪长辫子,解开缠脚布等活动,还动员青年参加红军游击队。

如今,行走在蓆湖营这片红色土地上,曾经响起的嘹亮军号声,似乎时刻在激励着蓆湖营的人们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