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根基激发活力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媒体记者 邱慧颖 吴丁焱

市“两会”期间,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大家围绕培育壮大县域优质企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家动力等积极建言献策,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凝聚智慧力量。

“建议政府制定出台支持县域优质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以支持县域企业良好发展。”市人大代表、福建伊普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培权说,县域与市区的企业相比,因地理位置普遍较偏僻,物流不便导致成本较高;基础配套设施薄弱,企业吸引人才较难。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要加大培育和扶持已经入驻的县域优质企业发展壮大的力度。可通过政策“大数据”与企业“大数据”的双向匹配,精准锁定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名单,主动将政策通知至企业进行确认,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让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免申即享”政策红利。

据了解,围绕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我市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N”政策,“1”是指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N”是指围绕《实施意见》配套出台的一系列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政策措施。

“作为我市一名民营企业负责人,我深刻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支持,这让我倍感暖心,给了我做强做大企业的信心和决心。”市政协委员、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静认为,当前,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一系列的举措为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增添了信心动力、指明了努力方向,但也存在着总量规模还不大、结构质量不够优、创新动力不强等短板弱项。对此,杨静建议,要充分利用政协平台,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畅通民营经济人士反映意见和表达诉求的日常路径;同时,建立精准有效的政策服务体系,加强政策的协调性、整体性和操作性。她表示,将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委员职责,充分履行企业的责任担当,共同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我市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深化“千名干部挂千企”“供需赋能助企强链”等机制,助力企业拓市场、抢订单、促销售,进一步激发民企活力,不断夯实民营经济发展根基。

“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的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措施,各金融机构也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点和痛点,适时推出各类贷款产品,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融资难题。”市人大代表、福建省喜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晓红说,针对一些企业因受时间、担保物、授信等原因无法享受这些红利的问题,她建议政府出台中小微企业金融政策的长效帮扶机制,同时推进保险机构开展企业信用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建议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中小微企业信用培植平台,由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经济主管部门向金融部门推荐有潜力、有市场的融资难的中小微企业名单,组织金融机构一对一开展对接服务,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及时给予授信支持。”

“我们要固本培元,着力于激发民营企业家的动力,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市政协委员、厦龙合作区社会事务局局长邱彬荣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民营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总舵手,是推动民营企业的力量之源。“建议从提升民营企业家的荣誉感与责任感、保障民营企业家用工需求、支持民营企业家勇于创新等方面,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提振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达到以商招商、以商引商的良好效果。”邱彬荣说,大会期间他已提交了《关于加强人才建设助推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同时,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在分组审议讨论中,他也提出了充分发挥“老区+特区”的优势,支持厦龙合作区争取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建议,为民营经济发展“筑好巢引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