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幸福路 连通“新三件”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中指出

■融媒体记者 石芳 通讯员 章舒柳

以前,老百姓心目中的好日子,是能够拥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老三件”;如今,乡亲们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离不开教育、产业、人才“新三件”。

在武平县湘店镇,靠着一条幸福路的连通联动,小镇里处处都涌现着“新三件”带来的新变化。

湘店是武平县离县城最远的乡镇。19日,记者从武平县城出发驱车前往湘店,沿着省道221线这条幸福大道,经城厢、永平、桃溪到湘店,1个小时足够。当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全程71.45公里的长汀濯田到武平县城公路改建工程顺利通车。

湘洋村月形下22-1,刘亚楼将军故居门前的一处空旷场地,时任湘洋村主任的刘发有回忆当年的场景,依旧带着感动和激动,“当年我们就提出了这条路建设期望,没想到实现得那么快。”“湘店进城的道路畅通了,也连通了武平北部片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几十年前进县城看电影,要走一整天路,露宿一天次日再走回来。如今再也不用遭这罪了。”湘洋村退休教师刘锡添接过话茬。湘店镇党委政府近年来持续推进通村、通自然村道路建设优化,2018年以来投入超6000万元,将道路延伸到各个村庄,老百姓的路子越走越宽。

校园是幸福湘店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踩着平坦舒适的沥青路,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寻访。幼儿园里传来娃娃们的欢声笑语,园区环境整洁漂亮,教室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小学、中学课堂里书声琅琅,教师队伍朝气蓬勃。湘店在地理位置上虽然距县城最远,但自从有了这条幸福路,教师能扎下根、俯下身,教育教学水平在全县农村学校中名列前茅。“湘湖村高原地自然村59户人家,平均每户走出1个大学生以上。”刘锡添竖起拇指,自豪地说。

冷雨霏霏,温度骤降。当天,湘店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里,走进临时搭建的菇棚,但见雨滴渗透棚顶,滴滴答答。技术管理员钟兴银,正弯着腰小心翼翼地翻开地膜,认真查看菌丝生长情况。“菌丝长势良好,有望好收成!”虽然嘴里呼出的冷气凝雾,却遮挡不住钟兴银的激动欣喜。

羊肚菌是当地农特产品的“新成员”。合作社于2021年9月从长汀引进羊肚菌,在湘湖和湘洋两个村种植200亩,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2022年初第一批羊肚菌收获后每亩带来2万元收益。湘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素兰说,同时从长汀请来技术员,传帮带指导,让更多的村民掌握种植技术,增收致富。

一条幸福路畅通了老百姓的思想,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增收渠道。这里的茶叶、紫灵芝、羊肚菌、河田鸡、仙草等许多“新鲜”农特产品纷纷销往省内外;依托打造空军特色小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培训研学等,今年1—9月接待游客约8万人次;成功培育了一批规上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建筑企业等。2023年1-10月份,全镇实现财政收入1239万元,绿水青山变成了农民口袋中的“金山银山”。

记忆里的路是出山的路、进城的路,正在走的路是回乡的路、振兴的路。如今的湘店,越来越多青年重回故土建设家乡,甚至连广西人都跑到这里来种起了茶;实现“进城”“回乡”的双向奔赴的青年刘春斌,回归家乡成为一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竞选上湘湖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投入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湘店中学校长刘炜生,生在湘店、长在湘店、服务在湘店:“希望孩子们能够走出大山,用他们的努力、奋进,最终回来反哺我们这块红土地。”

老区有新貌,未来更有期。“我们将紧抓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与空军部队、省军区结对帮扶的重大机遇,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湘店镇党委书记钟东阳对振兴发展信心满满。

采访手记

一颗为民心,铺就幸福路。这条幸福大道让湘店镇跳出群山屏障,这条路激活了希望的大地、托起了全镇美好的未来。

老区振兴,交通先行。近年来,随着四好农村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高铁等一条条幸福大道的建成投用,闽西革命老区不断提速发展。喜讯接踵而至,龙岩首条高铁龙龙高铁通车在即,武平至梅州段可研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闽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步伐愈加坚实。如今,沿着一条条幸福路前行,沿途的美丽风景,老百姓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就是幸福生活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