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大同镇创新打造附城供销社人大代表工作室——

为民发声 为农发声


■通讯员 涂炘招 刘燊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为民本、本固民安!为补足大同农业的相对不足,持续擦亮全国“金扁担”招牌,更好地“为民发声”“为农发声”,长汀县大同镇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供销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殊功能,“扎农根、聚民意”以加强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工作为抓手,和长汀县供销社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前提下,于2022年初创新打造农味十足的大同镇附城供销社人大代表工作室。

工作室由1名镇人大主席团成员挂钩联系,1名人大代表任站点负责人,10名市、县、镇人大代表轮值驻点工作。代表中既有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也有种养大户、农村基层工作者,所在选区涵盖了城中村、城郊村、山区村,在充分体现代表性的同时,也大大凸显了“农”味。工作室成为了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基地、开展学习的营地、履职尽责的阵地。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工作室一方面坚持供销社“姓农”“务农”“为农”的工作原则;另一方面发挥好人大代表“亲农”“近农”“助农”的天然属性,认真履职尽责,助力粮食安全,做到了肩负“金扁担”,心系“百姓家”。

建明村,地处大同镇边远的较高海拔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灾害严重,群众生活困难。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大同镇启动实施建明、新峰“造福工程”整村搬迁工作,2018年整村搬迁至离城3.5公里的七里村。为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镇人大主席团挂钩工作室的联系人,长汀县副县长、大同镇党委书记赖文生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建明村村情,积极联系长汀县乐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落户建明老村,动员当地群众流转土地225亩推进撂荒地统筹利用,并种上优质水稻“粮发香丝”,实现了“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双赢局面。

新冠疫情期间,大同镇人大代表、附城供销社社员杨长盛,许诺20余户脱贫户在复产复工后将继续聘请他们留在自己的农场务工,给他们吃下“定心丸”。春耕开始后,他为工人配发口罩、洗手液,合理规划劳作间隔,并主动为每人增加20元的日报酬。在调研走访时,杨长盛了解到部分村民担心自家果蔬等农产品的贮存和销售问题,主动为村民联系销售渠道,并出资将自家冷藏保鲜库升级扩容,提供给村民无偿使用,打消村民顾虑,全身心投入疫情期间的春耕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