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韧性更强 明年经济持续回升可期

今年以来,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宏观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势头。尽管明年经济面临一些风险挑战,但经济应对风险挑战、保持行稳致远具有坚实基础。预计明年经济韧性和抗冲击能力会更强,经济整体将延续企稳回升态势。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有空间。
今年表现或略超目标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11月26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3-2024)显示,随着宏观调控效果逐步显现,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回升至5%-5.5%,全年GDP增速达到5.1%-5.3%,可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
与此同时,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方面,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拉动作用持续发挥。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2%,比上半年提高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去年全年水平。另一方面,民间投资连续两个月改善,民企信心提振。1月至10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5%,降幅比前三季度和1月至8月分别收窄0.1个和0.2个百分点。如果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1%。
对明年经济持乐观态度
在看到经济恢复向好的同时,也要正视问题,直面挑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说,当前经济运行存在“外需收缩与内需不足叠加”“传统行业去产能与新兴产业放缓并存”“市场价格阶段性下行与企业信心不足共振”“美西方遏制与新兴经济体追赶挤压”的挑战和压力。面对这些风险挑战,专家认为,要高度重视,也要理性看待。从宏观上看,我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20万亿元,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具有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坚实底气;从微观上看,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竞争实力与日俱增,产业升级势头良好。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表示,明年经济将持续恢复,房地产投资有望在明年三季度转正,GDP增速目标预计在5%。
财政货币政策有空间
要做好经济工作,明确主要任务,确定政策基调甚为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认为,由于经济恢复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别之处、高质量发展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宏观政策配置要向精准“逼近”,将有限的宏观调控资源精准地配置在经济恢复过程的各个着力点和重点上。
更具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有空间。“财政政策方面,相比发达国家,中国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债与GDP之比依然较低;货币政策方面,中国通货膨胀率很低。一系列指标都显示中国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从货币政策来看,后续或有两轮降准、降息。从财政政策来看,华泰证券报告预计,明年中央财政赤字率为3.8%,与今年持平;地方专项债额度为3.95万亿元,小幅高于今年。同时,明年可能再下达1万亿元左右的地方再融资债额度,助力地方平台平稳化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认为,明年将是解决一些长期改革、探索一些长期解决之道的重要之年。 (据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