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为乡村振兴助力
■蔡庆阳
据报载,前不久,“清新福建·五彩龙岩”客家非遗奇妙夜活动在龙津湖公园闪亮登场,沿湖布置的非遗特色“集市”集中展示了全市160余项“非遗”项目,7个县(市、区)在各自区域内搭建非遗“集市”,集中展示当地最具特色的非遗项目、非遗演出、非遗互动体验、非遗美食等,以沉浸式夜间体验的形式呈现给市民和游客。数不尽的各种非遗项目、非遗美食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据了解,我市“非遗”项目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各个乡镇,众多的“非遗”项目蕴含着闽西农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以及文化意识,同时也是当地村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这些“非遗”项目涵盖范围广,小到古法食品、工艺作品,大到绘画、雕刻、说唱等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技艺和文化艺术形式,不断丰富和拓展着龙岩艺术文化的宝库,也因此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非遗以其独特的存在深深刻上了龙岩不同时期的印记,是“活”的历史和文化,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对于我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意义重大,必须加以保护并确保焕发活力。
当前,因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数字化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少非遗工艺和作品因其生产制作周期长、工艺繁杂,面临着失传、后继无人等问题,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已迫在眉睫。因此,各地农村要加大保护政策的制定,从政府层面加大对非遗的扶持,从非遗专业人才方面加大引进和激励力度,从环境层面提供宽松的营商环境。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培育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打造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建设非遗特色景区,用时代精神激发传统非遗新活力。注重政策扶持、宣传引导和激励激发,将其与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有序有效衔接,在保护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宣传、非遗人才培养、政策激励等,深挖非遗民族底色、文化特色、时代魅力,让传统的历史非遗在时代的召唤和激发下发散出时代光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市各地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发展非遗,让非遗与时代脉搏紧密结合,通过政府、社会、群众三方的参与和融入,就一定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