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亭的诉说


图为光荣亭

在才溪乡调查旧址开展研学活动情景

陈寿南 文/图

一座光荣亭,为何成为4A级红色景区的地标?一座光荣亭,为何引来八方游人景仰?它在哪里?它又有怎样的诉说?

在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90周年之际,我怀着向往、带着释疑,与几位好友在天高日晶的深秋一天,从龙岩城里出发,沿着永武高速驱车前往闻名遐迩的红色才溪,探寻光荣亭之秘密,感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到了才溪镇里,高楼林立的街道、风格迥异的民居、车水马龙的人流、红旗绿树的景象......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让人感受到才溪的蝶变,红色的传承。过了彩虹桥,我们便进入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群景区,景区包含光荣亭、列宁堂、才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游客中心等。景区红军旗招展,游人络绎不绝。

我们首先参观光荣亭。光荣亭坐落在才溪河畔,占地200多平方米,四周松柏相拥,军旗飘扬。亭子为朱红色的正面三拱门、两侧各两拱门的立字形欧式建筑,亭顶镶着鲜红的五角星和斧头镰刀,下方中央毛主席题写的“光荣亭”三个立体金色大字熠熠生辉,正面三拱门上方镶有龙狮奔马、梅兰竹菊、青松古柏的浮雕,彰显亭子别具一格,寓意才溪人民奔放、豪迈、坚定、勇敢的志向。亭子内立有一块“我们是第一模范区”的石碑,右边墙上也挂着一块“我们的第一模范区”的木制仿制品奖匾,彰显了才溪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巨大贡献。亭子左前方草坪上立着一块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荣亭”的石碑,彰显了才溪光荣亭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

当下,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第二批主题教育。我们到才溪这一天,参观研学的单位及游人特别多,馆里的讲解员不够用,黄馆长主动当我们一行的讲解员。

才溪有着辉煌的革命历史。1928年5月,才溪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1929年7月21日,才溪举行武装暴动,建立了人民武装,同年9月建立了才溪区苏维埃政府;1930年到1934年间,才溪人民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扩红支前、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被誉为“中央苏区模范区、模范乡”。为表彰才溪人民在苏区建设中的光辉业绩和突出贡献,1933年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拨出专款兴建“光荣亭”,亭内立了石碑,陈列奖匾、奖旗、奖状。1934年,国民党复辟才溪,光荣亭被捣毁。1955年,光荣亭得以重建;1956年,毛主席欣悉特题写“光荣亭”的亭名。据说毛主席为亭题名的全国仅两处,一处是湖南长沙的“爱晚亭”,另一处便是才溪的“光荣亭”。由此可见毛主席对才溪人民革命历史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据不全统计,才溪有3400多人参加红军,占青壮年总数的80%以上,在册烈士1192名。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才溪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才溪被誉为“九军十八师”之乡,新中国建立初期被授予开国将军10人,地(师)级干部20人,为福建省之最,才溪人民引此骄傲。

我们沿着红军旗猎猎的才溪河畔前往参观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才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列宁堂。前往旧址群参观,要经过六七十米长古柏相拥的“初心小道”,道路两旁一株株50来年的柏树,挺拔苍劲、郁郁葱葱,有如才溪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斗志昂扬的精神。

为指导苏区革命斗争,总结才溪模范经验,探索革命道路,毛泽东于1930年6月、1932年6月、1933年11月先后三次到才溪,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并写下了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才溪乡调查》著作。

毛泽东在才溪的三次社会调查,召开社会各阶层的座谈会都分别在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和列宁堂进行。才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始建于1920年,建筑面积1070平方米,砖木抬梁式的二进客家大宅院,院坪前有一口大池塘波光粼粼;外门左侧墙上贴着才溪区苏维埃政府文化部编印的开展思想斗争的墙报复制件,“学习学习再学习”“勇敢勇敢再勇敢”等墙报内容,让游人感受到当年才溪苏区干部的学习热潮和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外门左侧门坪的古柏树,见证了才溪人民90多年的烽火革命岁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彰显了旧址群的历史地位。列宁堂(才溪工会旧址),也是一座砖木结构客家古建筑,占地400平方米,1930年为纪念列宁80周年诞辰而改名为列宁堂。毛泽东在这里先后召开工人、贫农、商人、妇女、苏区干部等各阶层代表座谈会,并在这里写下《才溪乡调查》。

我们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仿佛看到90多年前毛泽东召开各种座谈会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场景;仿佛看到毛泽东伏案疾书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场景;仿佛看到才溪苏区干部“自带饭包去办公,夜提灯笼访贫农”的好作风场景......

参观了革命旧址群,我们沿着曲尺型的木栈道参观2009年新落成的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28950平方米,方正庄重,气势宏伟,大门门额有萧克将军题写的“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的馆名,闪闪发光。馆内大堂正前方,一座汉白玉毛主席坐像被鲜花簇拥;中央左侧方柱是毛体“全苏区第一个光荣的模范”;中央右侧是立着一本巨大仿制的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书籍;左、中、右三面墙镶嵌着才溪苏区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扩红支前、妇女工作、干部作风、文化教育等六个方面的模范场景浮雕;大堂上方一颗五角星光芒四射。大堂独特、大气的设计,烘托展馆的主题。

纪念馆展览介绍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历史背景,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过程与成果,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游人通过文字、图片、文物、场景和讲解,深深地感悟到“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的真谛。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及其革命旧址群的丰富思想内涵和历史地位,吸引了八方游人前来参观研学,2013年以来接待游客高达1300多万人次,成为著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光荣亭诉说着历史的辉煌,才溪河见证着时代的变迁。“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这是才溪人民永跟党走、勇争一流的不变信念。改革开放初期,才溪人“三千榔头八百斧”勇闯特区、敢拼会赢的精神,成就了“建筑之乡”的美誉;迈入新时代,才溪人致力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发展理念,摘取了“全国文明镇”“全国生态乡镇”等桂冠,无愧于传承“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的称号。

当我参观了光荣亭、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群、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当我在发坑村红军桥、红军榕旁听到毛主席改村名和“红色三兄弟”的感人故事;当我看到才溪一幢幢别墅、一排排新楼拔地而起;当我参观“党群共富示范带——智慧果蔬基地”;当我沉醉在大坪“国家级脐橙标准化栽培示范区”芳香扑鼻的果园;当我在曾坑“红领公社”听到时下各地不少党政干部来这里“重走主席调查路”与群众“四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的研学介绍......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明白了光荣亭的魅力所在,听到了光荣亭诉说红色才溪的光荣历史;诉说着才溪乡调查的思想光辉;诉说着才溪改革开放乡村巨变的骄傲;诉说着才溪红色血脉的赓续和党的优良作风又回来;诉说着才溪迈入新时代的演绎故事。

才溪河奔流不息传承红色基因,光荣亭诉说展望才溪美好未来。传承红色基因,引领乡村振兴,红色才溪打造新时代样板,永远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