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留与天地知

——寻访长汀县大同镇老苏区干部林雨生的生命足迹


林雨生的老宅

王坚 文/图

长汀县大同镇东街村,是原中央苏区长汀县大埔区委、区苏所在地。1933年,大埔区被福建省苏评为“模范区”。东街村也曾是福建省委、省苏和福建军区的所在地,刘少奇、叶剑英、谭震林、张鼎丞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战斗足迹。东街村一位朴实的客家汉子林雨生,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从事务长到区苏主席

古稀之年的林雨生女儿林青秀是一位退休教师,父亲林雨生的坎坷一生,在她的脑海中时隐时现:“父亲原名林发霖,字雨生。参加革命后,以‘雨生’为名。父亲出生于东街村一个书香门第,曾祖父林中豹是清末拔贡,诗文书法名噪一时。可惜祖父英年早逝,父亲是长兄,16岁便成为家中的顶梁柱,担负起培养四个弟弟的责任。父亲生前说过,他在张鼎丞、邓子恢等人手下工作过。

”1957年1月,林雨生在《自传》中叙述:“1902年出生,1911年至1917年在东街念书。1918年在家耕田。1931年参加大埔区模范营,担任事务长。1932年农历三月间,在东街乡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是支部书记俞廷玉。随后担任东街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3年3月间,调任大埔区苏维埃政府财政部委员,一个月后任区苏财政部长。同年农历二月间,调任大埔区苏主席。1934年农历正月间调到兆征县国民经济部任副部长。当年农历九月间,国民党反动派攻占长汀城后,奉命调任古城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一个月后,调到半天岽成立红鄞区委并担任区委书记。”

平淡的文字背后,是难以言说的艰辛。林青秀说:“父亲从区模范营的事务长,短短几年成长为区苏主席、县苏经济部副部长,全凭自己工作细心、模范带头。他担任区级主要主要领导,负责筹粮筹款、扩大红军等各项工作。大埔区获得模范区的光荣称号,正是父亲担任区苏主席期间。父亲曾说,大埔区的扩红工作很扎实,有一次,东街一个乡就扩红100多名。到新中国成立后,只剩下廖炯沛等3个人回家,父亲对此耿耿于怀。他的弟弟林发庭(字石生)也报名参加红军,后来牺牲在战场。”

从游击战争到隐蔽斗争

“苏区时期,父亲要操心两个家,一个是苏维埃政府的‘大家’,一个是个人的‘小家’。印象中的父亲脾气性格温和,再苦再累也不会发怒,什么委屈都往肚里咽。1934年底,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父亲留下坚持地方的游击斗争。”林青秀说。

根据林雨生的《自传》记载,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反动民团猖狂清剿红军游击队。林雨生奉命和战友们先后在汀瑞边界的花桥、七里桥、牛岭等高山密林中开展游击活动。1935年农历三月间,敌人天天搜山清剿。林雨生因双脚溃烂化脓无法行走,与部队失去联系,辗转逃到半天岽(今大同镇和古城镇交界高山)中躲藏起来。当时一起的战友共有四人,包括汀州市苏妇女部部长马长子,和另外两名游击队员(分别为江西和广东人)。由于山上生存环境恶劣,缺衣少食,躲藏了11天后,林雨生和邓马长子乘夜各自潜回家中。同年农历六月间,林雨生行踪泄露,被东街的伪联保办事处押送到长汀城龙岩会馆,接受国民党第36师政治部的审讯。林雨生隐瞒了真实身份,只说自己是给红军挑担的伕子。后来由宗族的头面人物林文佳叔公担保,家中变卖财物,凑足了小洋1000角交给伪联保办事处,才被释放回家耕田。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后,按照中共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内部指示,长汀地下党组织先后安排了一批苏区党员打入敌伪政权,以公开身份暗中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林雨生性格清高,不愿作伪官,只答应担任本地减租、减息的地方民意代表。当时,汀瑞游击队一直在闽赣交界山区坚持斗争,林雨生和游击队负责人之一彭胜标(开国少将)等人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利用各种时机,步行到七古树下、龙陂桥、佛祖峰、岸湖等偏僻山村的石公菩萨庙传递信息、交换情报......1947年,林雨生被当地群众推举为东街保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林雨生利用职务掩护,继续为游荣长、钟德标等人领导的长汀地下党组织提供服务。这些隐蔽工作,一直坚持到1949年长汀县城解放。

从农会主任到老区代表

林青秀回忆:“父亲有一张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任命书,上面盖有省苏主席张鼎丞的印章。这张任命书是父亲的‘护身符’,让他度过了解放初期的特殊时段。任命书一直在家中保存到上世纪60年代,后来因洪灾不慎遗失。新中国成立初期,原福建省苏粮食部部长游荣长担任长汀县首任县长。游荣长是父亲苏区时期的老上级、老战友,鉴于对父亲的熟悉了解,1951年年底,长汀县任命父亲为东街乡农会主任。195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张鼎丞特地派人到长汀找到父亲。在张老的关心下,父亲作为长汀县的老区代表,光荣出席了在福州的全省老区代表工作会议。”

“父亲为人低调,性格温和,他的文采书法俱佳。虽然是个老知识分子、老苏区干部,但他的言行举止,始终像一个地道的农民。上世纪60年代,粮食极度缺乏,政府有时发放救济粮,父亲从来不去领。他总是说,还有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抱着这样的理念,父亲年过花甲,还经常步行进长汀城,在太平街、水东街一带挨家挨户收集人粪尿,挑回东街积肥。在父亲看来,千千万万的革命者倒在了冲锋的路上,活着的人没有理由不奋斗、不奉献。1979年,父亲积劳成疾,因病去世,享年77岁。”

作为苏区时期的老党员、老干部,林雨生终身践行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后代子孙中有16人都是中共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