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巨人 国史之光

——明代航海家王景弘学术研讨会侧记


融媒体记者 罗姝 陈超浚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为打好对外开放牌,弘扬海丝文化,发展海洋经济,10月28日,由省社科联、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日报社、中共龙岩市委共同主办的“海上巨人 国史之光”明代航海家王景弘学术研讨会在王景弘故里漳平市举办。

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6个省、直辖市,涵盖中国科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厦门大学等13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级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研究挖掘感悟600年前明代大航海家王景弘八下西洋的旷古伟业,就其重要地位、历史贡献、重大影响以及对“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取得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穿越历史长河,六百多年前,王景弘走出家乡的大山,与郑和携手并肩下西洋,共同写就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奇迹。在三十年的光阴里,他们共同创造了当时世界航海史上的数个“世界之最”,组建了最庞大的船队、制造最巨大的海船、完成最遥远的航程,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王景弘在传统航线的基础上开辟新航路,使海上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世界各大洲的桥梁和纽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著名郑和、王景弘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郑一钧说。会上,许多专家学者对王景弘下西洋的历史进行细致梳理,脉络清晰,史料翔实,对王景弘在明朝乃至世界大航海时代的重要地位、贡献和影响以及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启示进行系统总结,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王景弘是我们福建的乡贤,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作出很大贡献,大有文章可作”。此次研讨会,立足于加强王景弘文化开发利用,弘扬海丝文化,共征集来自全国各地郑和王景弘研究专家、海洋理论学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文史学者的论文38篇,入选会议交流28篇,这些论文就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区域和开发利用王景弘文化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研究王景弘要着眼于当代文化价值。王景弘文化价值要突显地域性、两岸性和国际性特色,把‘一带一路’与闽西乡村振兴统筹在陆海一体的发展中,突出景弘精神和故里文化建设。”中国郑和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郑和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海事大学教授时平在会上提出。提建议、献良策,与会的专家学者发挥专业精深、资源富集等优势,从王景弘航海事业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商贸合作的历史联系与启示、王景弘旅游资源挖掘及其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多层次探讨,为加强王景弘历史文化研究和开发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文史支撑。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分别参观走访了王景弘史迹陈列馆、景弘公园等地,实地了解王景弘生平事迹、故里保护、形象推广等情况。在漳平市王景弘史迹陈列馆,举行了王景弘史料捐赠仪式,中国郑和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郑和研究中心主任时平教授,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副会长、郑和后裔郑自海先生,分别向赤水镇人民政府、漳平市博物馆无偿捐赠珍藏多年的王景弘史料,为漳平人民带来了一份厚礼。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王景弘航海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举办了“首届王景弘航海文化节”等活动,成功争取“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落户漳平。累计投入近亿元资金,推动王景弘文化挖掘利用工作,先后建成了王景弘文化“八个一”工程。当前,漳平市正谋划从王景弘故居恢复、王景弘航海文化文旅体验项目、建设王景弘故里生态旅游区、编排王景弘“八下西洋”汉剧、拍摄王景弘相关题材影视剧等,进一步做强做大王景弘文化品牌,打造福建文化新地标。

“明代大航海家王景弘作为龙岩漳平人,是家乡的骄傲。我们要扛起弘扬王景弘文化的历史责任,弘扬好王景弘精神,深化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持续推进王景弘文化学术交流、文旅融合等事业,形成特色旅游品牌。”龙岩学院教授陈弦章表示。“作为王景弘故里漳平,下一阶段我们要壮大自身的研究队伍,并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机构交流,携手推动王景弘文化发展繁荣,讲好王景弘故事,打响擦亮闽西王景弘故里文化品牌。”漳平市王景弘研究会执行会长曹木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