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移民样板』


■通讯员 温连光 邱阳

新罗区雁石镇新芦村三峡移民点,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村容整洁清爽,道路四通八达,路边花草郁郁葱葱,农家小景各具特色,成了省道福三线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新芦村三峡移民点位于银雁新城核心区北端,是新罗区最大的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点。“新罗区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移民们已真正融入当地生产生活,全区三峡移民由迁入时共70户307人,现发展到81户322人。近年来,辖区未发生三峡移民越级上访、集体访,总体情况稳定,实现高度融合融入。”16日,该区移民发展中心主任张志翔介绍道。

水库移民工作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新罗区统筹抓好库区移民高质量发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民生福祉,拓宽诉求渠道,重视初信初访,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库区和谐稳定,增强移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西陂街道紫阳村、小池镇何家陂村等安置点已经成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的一张名片。

党建引领 助力移民维稳

三峡籍移民彭启荣是新罗区人大代表,这是她履职的第7个年头。“当地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我们,创造各种条件让我们参与各项事务。”近几年,新罗区选好“领头雁”,积极推荐有威望、有感召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库区移民34名参选区、镇人大代表,组织带动库区移民管好自家事、参与镇村事务,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参政议政融入度,提升库区移民向心力。

坚持党建引领,新罗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方法、新途径,筑牢安定稳定,多轮驱动党的工作全覆盖和服务群众“零距离”。该区建强“前沿哨”。把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的库区移民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建立起移民党小组微信群,搭建采集、预警、研判、处置于一体的移民信访维稳机制,发挥库区移民党员“来自库区、熟悉库区”的优势,有效提前预防化解涉稳涉访风险。

同时,小池镇何家陂村还选配村两委干部、党员、移民代表作为网格员,织密矛盾纠纷排查“保障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开展调处,将矛盾纠纷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

民生优先 增进移民福祉

2020年以来,新罗区积极向上争取“移民后扶项目”扶持资金,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陆续在各移民村建成移民休闲文化公园、视频监控系统、村民活动中心、移民文化长廊、生活排污系统改造和村道硬化等工程,改善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移民新村人居环境。

2022年,新罗区移民发展中心以开展创建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为契机,结合新罗区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建设规划,积极打造“数创新罗·美丽紫阳”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2000万元建成了红色文化巷道、锦鲤文化街区、亲水栈道、移民数字创业园等特色主题项目,推动当地移民村文化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罗区鼓励引导移民就近就业,采取自主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开展移民创业就业培训,并积极帮扶对接企业,开通务工绿色通道。近几年,已投入移民培训资金100余万元,完成移民技能培训近400人,“造血”成为“输血”。

该区还不断推出民生新举措。去年底,新罗区移民发展中心创新打造了“大爱新罗·温暖库区”移民工作品牌,开展孤寡老人扶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专项助学、扶残助困“四助行动”,为9位库区孤寡老人们发放慰问金0.45万元,为30位移民本科新生发放助学金3万元。

法治护航 多元化解纠纷

该区推行“1+2+N”多元解纷机制,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作联动及时化解移民矛盾纠纷隐患。

该区还通过“小积分”推动“大治理”。2022年,小池镇何家陂村在新罗区移民发展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创办了“幸福家和便利店”党建积分超市,将综治平安工作、村规民约、村居环境整治等内容纳入“积分制”考核,用活“加减乘除法”,奖惩分明,村民每月凭积分兑换券到“幸福家和便利店”兑换商品。目前,已有80名村民通过积分超市兑换到了1.44万元的商品,以“小积分”推动基层社会“大治理”。

“移,是为了水利兴、为了国之大事。安,是为了库区和谐稳定、为了移民幸福生活。”张志翔表示,新罗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认真统筹全区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不断创新移民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移民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