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红土地民族同心 新时代续谱新篇
——上杭县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纪实
■ 通讯员 江春凤 邱年春
2022年1月,一条喜讯从首都北京传到上杭。“上杭县被评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53万革命老区的人民无不感到喜悦和自豪。这是上杭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成果结晶。
作为全省、全市民族工作重点县,上杭县内有33个少数民族,有庐丰、官庄2个民族乡,少数民族户籍人口4.2万人,其中畲族人口4.09万人,占龙岩市畲族人口的85.5%,畲族户籍人口总数居福建省第三位。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上杭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全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新篇章。上杭县先后被评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首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坚持党的领导 画好最大“同心圆”
上杭县始终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民族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民族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干部考核考评体系,确保民族工作有人管、有人抓。配强工作力量,上杭县民族宗教局是龙岩市唯一独立的县级民宗工作部门;在保障民族工作经费方面,将县级民族补助款从60万元增加到80万元,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政策的重要部分,上杭县始终注重在实际工作中为扶持少数民族干部“沃土”“育苗”“施肥”,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给予充分信任并委以重任,上杭庐丰畲族乡和官庄畲族乡两个民族乡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均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在健全完善民族工作县、乡、村三级网络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上杭县加强民族事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民族管理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
放眼全县,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开展宣传教育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五十六个民族 再唱山歌哟,阿……拉耶……山歌给党听喽……”在福籽同心爱中华—2023年上杭县第六届闽西各民族欢庆“三月三”文化旅游节文艺表演舞台上,来自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边坝县的藏族同胞白玛曲宗一曲《再唱山歌给党听》庆祝民族节庆,表达对党的热爱,展现了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情厚谊,掀起现场的小高潮。
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既满足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增强文化认同和人文关怀,又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础。“三月三”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上杭县以“三月三”为促进民族团结纽带,在传统节日的要素中融入民族团结一家亲、爱国爱党等主题元素,营造了上杭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2017年以来,上杭共举办六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3届各民族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其中,2022年第五届各民族欢庆“三月三”文化节线上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参与访问达38.4万人次;2023年的“福籽同心爱中华—2023年上杭县第六届闽西各民族欢庆‘三月三’文化旅游节”活动,现场吸引周边省市观众达5.8万人。
以三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九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上杭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即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网络、进培训、进法规)活动。上杭全县7所民族中小学开设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专题课程,在城区显要位置设立3处公益宣传海报,建设宣传基地3处;组织拍摄了《红土筑梦民族兴》宣传视频。同时,在媒体开辟专题专栏、设置“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开机宣传标语,打造多位一体的综合宣传平台。
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理念,上杭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和县委党校(县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内容,为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必修课,不断加强干部民族宗教政策理论知识培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情感基础、文化基础。
围绕发展主题 推动民族乡村共同富裕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支撑。上杭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促进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漫步在古田镇红色畲乡苏家坡民俗小镇,几十亩粉的、白的荷花开得正酣,淡淡荷花香迎面而来。往前走,民族文化广场、民族大团结红星叠水坝、民族一家亲亲水步道、畲家民宿、畲乡购物美食街一一展现,配上文化墙上畲族少男、少女歌舞、劳作的画像,浓郁的民族氛围满溢而出。苏家坡村是红色畲族村,村里完好地保存着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我党早期党校闽粤赣三省干部训练班旧址“鸿玉堂”和当年毛泽东同志休养、读书的圳背岩“主席洞”等红色革命遗址。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苏家坡村将红色资源优势和畲族特色文化优势相结合,民俗旅游体验村寨建起来了,贵妃鸡、棘胸蛙等产业发展起来了,基础设施完善起来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心。苏家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列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万元。
在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丰乐村,有一家省级五星级幸福院。这里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周到,并建有上杭县首个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老人在幸福院有吃、有喝、有玩、有人照顾。丰乐村幸福院立足于日间休息、休闲等综合性、公益性照料服务为切入点,以“一体化管理、责任到帮扶”的特殊式服务为主题,建立了“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为主的新型服务模式,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苏家坡村和丰乐村是上杭推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的缩影。据统计,2021年,上杭落实民族乡村挂钩帮扶资金1100万元,2022年落实挂钩帮扶资金1176万元;新一轮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对民族乡超收部分实行全留政策;各类试点村扶持政策向民族村倾斜;各部门支持的乡村振兴资金、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投入占50%以上;2023年下达250万元中央民族资金扶持畲药产业的培育;按“四个不摘”的要求,对少数民族脱贫户持续给予挂钩帮扶。在提升民族乡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方面,2021年以来,上杭投入2650万元,积极改善县内7所民族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县级拨付少数民族中学生助学金84.8万元;投入1420余万元支持民族卫生事业,40个民族村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除民族补助资金外,其他各部门投入民族乡村的项目资金近2亿元;40个民族村全部实现“五通”。
突出以文化人 增强民族认同感
走进上杭县官庄畲族乡福泉村的畲韵文创基地,精美的畲族服饰和手工作品映入眼帘,基地创始人钟茶花正聚精会神地在竹制品上勾画具有畲族特色的图案。作为美术生,钟茶华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也对文化传承有更多的责任感。“我们深挖畲族文化和传统手工技艺,希望通过文创产品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插上翅膀,让更多人了解它。”钟茶花说。文创产品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优秀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上杭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全县有9个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个民族村建立了文保单位,有58处文物点。为扎实做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上杭持续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将武术、木偶等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引进学生课堂,加强文化传承人培养。2018年开馆的闽西畲族馆和2019年成立的龙岩市畲族文化研究会,成为全市畲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平台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基地。
作为著名的中央苏区县,上杭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引导各民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增进民族认同的重要工作。上杭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上杭的实践,积极选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大力宣传上杭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钟加樟和“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雷贵兴等先进典型,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此同时,上杭县依托“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平台,发挥对台文化交流阵地作用,打好客家文化牌和民族文化牌,以血缘宗亲为媒,以“三月三”、“丰收节”、体育赛事等节庆活动为契机,推动两岸交流、交融与合作。据了解,闽西畲族馆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台湾来宾3000人次,近两年有56名台湾嘉宾受邀参加上杭县民族节庆活动;上杭县3个乡镇和3个行政村分别与台湾乡村建立了常态化交流机制,上杭畲族蓝氏、钟氏宗亲会等与台湾宗亲联谊交流活跃,多次组团赴台交流;2019年上杭成功举办中国·闽西(上杭)第三届世界客属龙舟文化旅游节活动,邀请台湾参赛嘉宾70多名,引发热烈反响。
聚丝成线始坚韧,溪流汇海方长流。上杭始终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上发力,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践行服务宗旨 推动民族事务法治建设
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解,促进团结。上杭县支持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到杭务工经商、求学就业、安居定居,并采用“边服务、边管理”模式,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让少数民族人口“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针对在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业或培训实习的藏族员工多的情况,2021年举办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紫金梦”汉藏联欢晚会,2023年举办“汉族、藏族、外籍员工联欢晚会”,营造了浓浓的民族团结氛围。
一民之轨,莫如法。上杭始终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路径,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利用庐丰法庭“新时代司法促进民族团结工作联络室”,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及时化解民族领域各种问题隐患。同时,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实现少数民族乡村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定期分析研判民族领域存在风险点,妥善开展风险处置。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常态化开展法制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等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民族团结之花鲜艳绽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精彩续写。全面深入持久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有力促进了上杭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民族团结进步的意识已经深深融进上杭这片红土地上,成为革命老区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新的起点,上杭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全县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本版图片由上杭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