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 水畅 岸绿 景美

长汀打造人水和谐河道景观


秋高气爽,笔者走进长汀城区内西河,只见昔日河道窄小、污水管网覆盖面小、污水收集率较低等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实施内西河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完成河道主管道清淤约1400米,沿河雨污分流支管接入主管网约3公里,昔日的黑臭水、脏乱差变成绿树环绕、流水潺潺的景致,极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打造和谐宜居、绿色生态、富有活力的城市新面貌。

长汀县作为全省第一批农村水电生态修复试点县,积极探索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做法,按照“限制运行、技术改造、转变运行方式、退出运行”等四种方式实施生态修复。在全省率先完成24座水电站退出,转变运行方式1座,增效扩容改造11座,恢复生态河道46.5公里,改善生态河道92.5公里。河道水景观得到恢复,开发庵杰漂流、新桥曲凹哩等涉水旅游项目,推动当地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整治涉河顽疾。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对全县河湖进行拉网排查,建立“清四乱”台账,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河湖“四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同时,针对涉河违章搭盖历史因素多、利益群体多、社会诉求多、责任部门多、问题反复多的“五多”特点,创新“拆、塑”模式,全力根治这块河道“牛皮癣”,协调多部门共同拆除涉河违章建筑,因地制宜建设亲水休闲设施,让河堤变成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防止违章搭盖死灰复燃。如,成功拆除郑坊河上9户2948.74平方米的违章搭盖,并建设一条1.5公里长的亲水河堤步行路和一处露天活动健身场所,当地村民将这条河堤步行路取名为“幸福路”。

建设水岸景观。实施城区“一江两岸”建设、三洲水土保持示范区、刘源河等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项目、古城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使我县辖区水系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河道内无阻水障碍物、水系基本通畅、功能健全,河道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结合汀江两岸自然和人文景观,修复完成了城区太平桥双廊桥建设、济川门城楼、太平码头、卧龙书院、民俗馆、大夫第等,重现汀州古城风貌,建设完成庵杰龙门水生态天然景观工程、新桥曲凹哩景区、濯田红军渡口、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景区等,逐步实现“河清、水畅、岸绿、景美”。

(通讯员 陈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