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江源自然保护区:
国保物种惊现记
■ 融媒体记者 傅长盛 通讯员 邱嘉瑞 文/图
8月25日,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完成了新一轮的野外红外相机布设作业。
刚从业务作业回来的保护区工程师林沁文,调出一张类似大野猫的照片,兴奋地告诉记者,在今年第二季度回收的红外相机里,新发现了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这是该区近年来在野外监测到的总共四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之一。
在这张红外图片上,这只小灵猫像一只幽灵,行色匆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出没在落满竹叶在林间山坡,两只眼睛发出幽蓝的光芒,时刻窥探着夜色中的猎物的同时,警觉着周边的潜在危险,看起来非常敏捷和健康,样子令人怜爱。
小灵猫,属食肉目灵猫科、小灵猫属、陆栖食肉类动物,分布于我国中部、南部。栖息于森林、灌丛、土丘、草丛,夜行性,上半夜活动最频繁,胆小、行动灵活、会游泳、独居。主要食用鼠类、松鼠、小鸟、蜥蜴、昆虫及其幼虫、植物果实。
除了小灵猫,从去年以来,保护区还在野外监测到中华鬣羚豹猫环颈雉水鹿白鹇等一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汀县境内,坐落于武夷山脉南段延伸支脉区域,总面积10379.7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汀江源保护区为监测和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保护区配备红外相机139台用于野外监测野生动物,保持在50公里网格70个点位。截至目前,共拍摄到共计17目37科7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4种,分别是白颈长尾稚、黄腹角雉、小灵猫、中华穿山甲。这些珍稀国保物种纷纷现身野外,反映了近年来长汀县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逐步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