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迷路太姥山
■ 杨晓松
不曾想,在这个“石奇、洞异、溪秀、瀑急等众多自然景观,以及古刹、碑刻等丰富人文景观”的太姥山里,我与儿子竟然迷失其间。
登白云寺的路上,下起了大雨,于是到摊点买了两件雨衣,继续前行,路上,零星游客开始下山。儿子也想下山,许是受游客的影响。我说:“时间还早,这么下山,不可惜了?”其实,我是觉着,既然上来了,就得坚持走下去,不可半途而废;其次,走回去,路途也不轻松;最后,我还是希望去看未看到的风景。
在白云寺旁的路上有两条岔路,我们选择了一条往下走的路。初始尚好,可越走越不对劲。路面不再规整,路旁草叶遮拦,哪像游人常走的。可既然走下来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
走到了天门寺。我跟儿子聊起“深山藏古寺,云里听梵音”的诗句,边走边解释。我想进去看看,儿子不愿,估计有点害怕,又或急着赶下山,只好作罢。
因为下雨,天色渐暗,加之山野树木参天,道上树荫遮顶,行走在这样的小路上,布满阴郁之气。随之而来,是岔道交错,我们多次行走,发现方向不对,此路不通。如是几番,儿子紧张了起来。
“爸爸,要不要打电话求救?”
我安慰道:“不怕,再走走看,相信我们。”
可阴晦的天气如同我们的心情,儿子的脸色有些苍白。只觉得走进了迷魂阵,总走不出的感觉。我的心也怦怦跳了起来,不敢言说。
我紧紧牵着儿子的手,走得快些,再快些。我不知道走到哪了,漫山遍野都是树,都是阴晦,都是紧张。很多时候,事情总先往坏处想,特别是在这样的境遇里。
终于看到水泥地板,我兴奋地跟儿子说:“到了,到停车场了。”可当我们走近一看,失望了,又是一座寺庙——圆潭寺。
我们看到一个阿婆在烧火,忙问如何下山。我不知道她听没听懂普通话,我却听不懂她的方言。我只好用手比划,希望她能明白。她也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告诉我不能从寺庙旁边走,要倒回去点,沿溪流流水方向的小路走。
我们赶忙倒回,阿婆也走了出来。在我走到她指引的路上时,她站在不高的砖墙上看着我们,然后挥了挥手,似乎说,“对了,继续往前走。”
才没走多远,又是岔路。儿子也着急了。我猛然想起拍照时,景点介绍的牌上写了救援电话。我拨了过去,急促地告知目前的情况。对方在手机里指引着我们。
儿子看到了希望。但我没敢告诉他,手机快没电了。我不敢徒增他的紧张和害怕。他刚才的坚强、勇敢和知道宽慰我的这些表现,已经超出我的意外了。他让我感到很欣慰!
就这样,停停顿顿,担惊受怕,终于在傍晚六点的时候,来到出口。这里有个管理站,站里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倒水,联系车子。儿子没了先前的紧张和担忧,累了,肚子也饿了。工作人员给了儿子仅剩的桃子,他还告诉我,我们走到后山去了。
这夜,儿子很早就睡了。而我,想到了旅行的意义。旅行,不应只是观光,不应只是照一些相片到此一游,或买一些工艺品日后回忆,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体验,比如应对,比如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