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响千年”金猪宴


上杭槐猪是全国名特优新农副产品,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畜禽保护名录,评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据县志记载,上杭槐猪曾有“乌金”之称和“乌猪”之名。后因南迁而来的客家人为纪念“折槐为记”的迁徙历程,教育子孙不忘故土、怀祖念宗,将“乌猪”改名为“槐猪”。

在龙岩市第二届文旅“客家美食宴”大赛中,“槐响千年”金猪宴获全宴奖铜奖,该宴以时间为轴线,槐猪为主食材,紧扣“文旅与美食融合”主题,把人物、事件、典故、美食融会贯通,采用烤、卤、蒸、酿、煎、炒、焖等烹饪技法,勾连历史与未来,结合传统与创新,展示非遗保护与传承,展现上杭闻声有典、传味有道、一馔千年的美食画卷。

客从何来

上杭烤槐猪以槐为引,取名“客从何来”,唤起千年迁播记忆。客从何来,怀德之意;客去何方,寄美有情。金猪进,百福臻,这道菜“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充满祥瑞之气,是客家人应节或宴请时餐桌上的好彩头,寓意金猪献福,福禄满堂。

一城如画

“东南山豁大河通,汀水南来更向东,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如画夕阳中”,这是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赞美千年古邑上杭城的诗句。这道卤菜以汀江三折回澜环抱上杭城的写实形象,勾勒出上杭的“上”字,安排在城市中集聚食材,如同一只正在“杭”行的木船。

阳明时雨

《上杭县志》记载,明朝正德十二年春(1517),王阳明“征漳寇”率军屯兵上杭,为百姓祈时雨、架浮桥、兴教化。所谓“王师若时雨”,世世代代上杭百姓十分感念他关注民生、关心民瘼的良苦用心,于是取材槐猪的心、肚、肺和包心肉,以莲子、菜心、冬笋等时令菜相佐,用筒骨熬制成这道“阳明时雨”汤品。如今,这道汤品中放入“骨碎补”中草药加以创新,食药与故事同补,颇受人们称道。

五谷常伦

稻菽稷麦豆,五谷之属;仁义礼智信,五常之要。这里仅仅以上杭入选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肉圆、捏甲子、大禾米粿等五种小吃为代表,拼盘小吃为“五谷常伦”。“肉圆”讲的是家庭孝悌的民间故事;“捏甲子”述说着婆善媳敬的良好家风;“大禾米粿”表达和睦乡里的客家热情;“油炸糕”传递祝福高升的仁爱礼节;“红曲粄”把客家人食药同源的智慧贯通其中。

状元及第

清朝同治皇帝殿试钦点上杭城里人丁锦堂为一甲状元及第。丁锦堂是清朝福建第一位武状元,光绪元年授振威将军衔,从此保家卫国、镇守海疆边陲。据说丁锦堂长得膀宽腰粗、肌骨健壮,自小舞刀弄棒。上杭县博物馆珍藏一把丁锦堂练功时使用的大刀,重83斤,比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还重1斤。因猪蹄圆形与“元”相通,“蹄”与“第”互喻,民间就把这道草根蒸煮槐猪蹄取名为“状元及第”,包含金榜题名的美好祝福。

福寿双全

上杭是中国长寿之乡,养生之道,莫先于食,本菜旨在展现客家美食的独特魅力,传导科学膳食、健康生活的理念。槐猪寓意福气满满、大福大贵;玉粉象征长长久久,健康长寿。食材有荤有素,通过巧妙烹制,口味鲜甜润滑,色彩鲜艳晶莹,实现果腹与健康的高度一致。

红土情怀

这道汤品主要取材槐猪肉球,用红菇烧制而成,用材讲究,色泽鲜艳,口味鲜美,反映了上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巩固、保卫苏区的革命热情,体现了我们在新时代革命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中的昂扬斗志。

卧虎藏龙

上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虎踞于此、龙翔在兹。境内梅花山景区,是世界濒危动物华南虎的家园;2020年,在上杭县临城镇龙翔村首次发现福建省内8000多万年前,我国目前最为密集、面积最大、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晚白垩纪恐龙足迹群化石。这道用虎皮猪肉和槐猪龙骨烹制的“卧虎藏龙”菜品,展现上杭物种丰富、生态优美、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凸显。

山海情深

这道菜品分别选取四地的农副特产——上杭的槐猪、同安的封肉、晋江的鲍鱼、番禺的金勾,借鉴客家肚包鸡的做法,烹制出一个创新菜品“山海情深”。寓意四地山海协作,携手并进,共谱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绿水映金山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这道“绿水映金山”展现出上杭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科学处理好生态福地与创业热土关系的重要成果与经验。

(融媒体记者 罗玉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