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平台文章
来自90年前的“风” 如今吹遍闽山闽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先调研后决策,是我们党一贯的工作方法。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才溪乡调查9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下基层”35周年。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福建优势独特、意义特殊。
18日,目光又一次聚焦福建、聚焦老区闽西,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90周年座谈会、理论研讨会在龙岩上杭召开。党史专家学者们来到闽西革命老区,围绕传承弘扬才溪乡调查、“四下基层”等优良作风展开研讨。
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90周年?才溪乡调查蕴藏的宝贵精神有何时代价值?我们一同穿越时空,追寻革命前辈光荣足迹,感悟历久弥新的真理力量。
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不忘来路。
翻开厚重的革命史,闽西苏区“二十年红旗不倒”,是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前辈创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毛泽东亲自起草《古田会议决议》,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著作。
“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同志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开展的一次农村调查。毛泽东同志曾先后3次到才溪乡,1933年11月是第三次,调查历时10多天,形成了《才溪乡调查》这一经典文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王均伟认为,毛泽东同志的才溪乡调查,为我们党树立了基层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
90年前的调查研究,何以成为“光辉典范”?
党史资料记载,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才溪后,先后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对才溪乡的政权建设、扩大红军、经济建设、拥军优属、支援前线、文化教育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和分析,还深入到红军烈士、外出苏维埃干部、贫苦农民家里访贫问苦,同他们促膝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十多天的广泛深入调查,毛泽东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从七个方面总结了才溪乡的经验,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在《才溪乡调查》中,称才溪是“全苏区第一个光荣的模范”,是“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
不少与会专家的案头,就摆放着《才溪乡调查》。这篇1.2万字的调查报告文字质朴、不假修饰,仅数据运用就达400余个。这些“铁的事实”,粉碎了当时“一切机会主义者的瞎说”,也再次阐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90年来,这股调查研究的好作风一如既然,让闽山闽水焕发勃勃生机。
二
当历史的云烟逐渐散去,光辉的足迹愈加清晰。
今年,也是“四下基层”工作机制提出3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对调查研究进行了深邃理论思考、生动实践探索。特别是在宁德,他亲自倡导并大力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机制,推动闽东地区加快发展、摆脱贫困。
福建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处于调研的“神经末梢”,却是习近平的心头大事。他经常深入老区调查研究,曾深情地说:“我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走过来的,工作过的很多地方都是老区,对老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先后19次到闽西,其中3次到才溪。特别是到省上工作后,习近平下基层的第一站就选在革命老区闽西。他还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持续推动当地水土流失治理,推动形成“长汀经验”。
翻开《才溪乡调查》,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篇幅详细描述才溪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在闽西老区开展调查研究时,习近平特别注重进村入户、实地考察。他每到一地,都要看望革命“五老”人员和优抚对象等,与他们拉家常、话发展。《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书籍封面照片就是1999年11月习近平在永定暴动旧址金谷寺前看望“五老”人员场景,至今为老区人民感念。
当年,才溪群众积极投身革命,涌现出卓才连等闽西好儿女。“1996年5月3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赴才溪考察,来到我家,听了相关介绍后,他紧握我奶奶卓才连的手说:才溪妇女真伟大!”老红军后代邱发锦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阔步新时代,且听“风”声……
三
毛泽东曾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90周年,就是要以史鉴今,深入研究才溪乡调查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张树军认为,召开理论研讨会,是对一代伟人不朽业绩的深切缅怀,对做好新时代调查研究、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从才溪乡调查中汲取智慧,以调研开路,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要传承弘扬强烈的大局观念。《才溪乡调查》中,毛泽东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探求中国革命道路,他号召全苏区几千乡一齐学习、造就几千个才溪乡,“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后盾”。这要求我们坚持系统观念,聚焦新福建建设宏伟蓝图,围绕落实“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将福建工作放在全国大局中来审视、谋划和推进,在调查研究中科学预见发展趋势、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做好深化山海协作、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等工作,以一域发展,为全域添彩。
要传承弘扬鲜明的发展意识。毛泽东抓住苏区建设的关键问题,重点考察才溪乡的生产状况,分析制约发展的症结所在,总结出了战争环境下开展经济建设的有效办法。这要求我们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
要传承弘扬严谨的科学精神。在才溪乡调查中,毛泽东亲力亲为地准备调查纲目、召集调查会、做记录,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奠定坚实基础。这要求我们注重科学的调研方法,不断在“深、实、细、准、效”上下功夫。比如福建坚持线下调研与线上调研相结合,强化调查研究数字赋能,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展开“我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献策”“我为强省惠民建言”线上调研活动,通过问政平台、福建日报-新福建APP等渠道,汇聚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创新性的意见建议。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老区苏区,是我们党重要的初心孕育地。当年,毛泽东称赞才溪为“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亲自为才溪的光荣亭题字。有人说,成功从古田出发。只要我们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就可以用行动证明——光荣来自才溪,荣光必将续写!
(学习强国平台8月19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