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向龙”全鱼宴


开栏的话

8月14日,龙岩市第二届文旅“客家美食宴”大赛在龙岩荣誉国宴大酒店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赛,7个县(市、区)以一种食材为主,制作一桌具有文化故事的特色菜,更加突出本地特色食材。同时,本届大赛还提高了全宴、单菜的文化分占比,参赛队需要更加注重立足当地历史、人文优势,讲好文化故事,为特色美食注入新的灵魂。今日起,本报开设“将客家菜打造成‘中国第九大菜系’——‘一县一桌菜’宣传推介”专栏,在展示各地特色美食的同时,深入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讲述龙岩美食背后的精彩故事,敬请关注。

新罗,自古有“山通龙窍,水接仙缘”的美誉,创造了开放包容的龙岩闽南文化和龙文化,形成独具新罗特色的美食——“新新向龙”全鱼宴,既饱含着新罗人对生活“欣欣向荣”的期许,更是表达了对事业繁荣、龙腾四海的美好祝福。

在龙岩市第二届文旅“客家美食宴”大赛中,“新新向龙”全鱼宴荣获全宴奖金奖。该宴由六菜二汤一主食一小吃组成,以产自九龙江源头的各类河鲜为主要食材,辅以山珍,寓意龙凤呈祥、吉庆有余。

前程似锦(小吃拼盘)

“当年丞相过桥东,战马潇潇满路风”。《龙岩县志》记载,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勤王,驻师龙岩。为犒劳驻军,百姓取当地草鱼,将鱼白、肉蓉和淀粉打浆蒸制成鱼饺、鱼冻,加入新罗传统非遗小吃“烊鱼”,取名“前程似锦”(又名“状元小吃”)。

鱼跃龙门(糖醋鲤鱼)

明朝万历十三年,龙岩县令吴守忠主持修建龙门硿桥,并建造龙门塔。庆功宴席上,吴守忠对众人说:“鲤鱼逆流而上,得过(龙门)者便化为龙。”正巧厨子端上“糖醋鲤鱼”,百姓欢呼“鱼跃龙门”“鱼跃龙门”。龙岩人不负先人所望,成为走出众多开国将军、奥运冠军、现代网军的“三军”之乡。

青龙献瑞(青花翘嘴)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龙岩遇大旱,县令徐振潜与百姓到龙岩洞朝拜求雨,虔诚感动洞中双龙,顷刻大雨如注。当晚徐振潜置办酒席庆祝,当厨子呈上“青花椒翘嘴鱼”时,徐振潜联想到白天的情景,大呼“青龙献瑞”,感念恩惠。现采用优质生态的梅花湖孕育高品质的野生翘嘴鱼,让味蕾无限绽放。

黄龙送宝(沉缸黄鳝)

明代官府强迫百姓开采东宝山银矿,因开采条件差,无法按期上缴,当地百姓就到龙岩洞祈祷,请求双龙大发慈悲。次日,人们发现银坑炸裂涌出无数的银矿石,正惊愕间,只见一条黄龙腾出,驾着祥云隐没于龙岩洞中。对此,百姓用沉缸酒与龙津河生长的黄鳝烹制“黄龙送宝”,教育后代知恩图报。

龙腾虎跃(醋焗河鳗)

明代都督范雄率军在龙岩剿匪,当晚宴请时,他指着桌上的“醋焗河鳗”说:“破敌之计,就在此菜中。”众人不解,范雄说:“龙津河像巨龙环绕龙岩城,城东西两座山像猛虎,正是用兵之处。”于是派兵驻扎,最终剿灭土匪。范雄“一菜定龙岩”的“醋焗河鳗”,从此成为当地庆祝丰收胜利的佳肴,龙岩洞王源石壁题刻中有记载。

鲲鹏展翅(八珍鱼头)

明代吏部尚书裴应章来龙岩,看到城东龙岩洞有双龙,城北有睡美人,赞美龙岩是“龙飞凤起、钟灵毓秀”之宝地,在龙岩洞壁留下赞美诗篇,保存至今。当晚宴席上,上了一道八珍鱼头王,裴应章看菜品形似大鹏展翅,便将其命名“鲲鹏展翅”。后来龙岩果然科甲绵延,英才辈出。

紫金晴雪(翡翠鱼丸)

《龙岩县志》记载,石应岳在担任明朝陪都应天府(今南京)府尹时,与海瑞同朝为官,百姓称赞他们“总宪(指海瑞)清如水,京兆(指石应岳)白如霜”。为了纪念龙岩先贤石应岳,家乡人制作了手工鱼丸汤,以鱼丸像晴雪、似白玉,期望后人学习石应岳为官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

金玉满堂(竹荪鱼胶)

王源是明代龙岩第一位进士,是皇帝朱高炽幼时及其兄弟的老师。王源衣锦还乡时,皇帝御赐大锦囊。不久,与王源进士同榜状元、江西庐陵人曾棨来拜访,好奇御赐大锦囊为何物,王源特地命厨子制作“金汤竹荪酿鱼胶”菜肴,王源以菜肴诠释:“享以皇恩,金玉满堂。”此事记载于曾棨《王氏祠堂记》,收录于明代龙岩《王氏族谱》。

福满龙岩(丰收鱼卷)

明朝福建官员李颙临龙岩并拜访退休在家的王源,在翠屏山远望城中丰收景象、百姓安居乐业。进龙岩洞,见洞顶双龙腾飞,石壁上骏马奔腾,依景在石壁上刻下“福”字,寓意“福满龙岩”。当晚,王源命厨子以鱼白制作丰收鱼卷,命名“福满龙岩”答谢李颙赞意。王源听从李颙劝说,就有了千古名篇《龙岩记》的问世。

胜利之粉(红菇鱼粉)

1929年“三打龙岩城”胜利,热情好客的群众邀请红军将士品尝龙岩非遗苏坂手工鱼粉,特意加入红菇、鳜鱼等佐料,鱼粉爽弹软糯、汤清味鲜,大伙儿吃后赞不绝口地说:“这是‘胜利之粉’啊!”从此,龙岩红菇鱼粉名扬海内外。

(融媒体记者 罗玉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