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通讯员 陈天长 游莉榕 文/图

雨中漫步小潭,寻访汀畔人家。长汀县三洲镇小潭村地处汀江河畔,三面临水,一面依山,山环,水抱。走进村里,一排排绿树生机盎然,一处处庭院整洁有序,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村民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长汀县以裸房、空心房治理和违法建筑拆除为主要内容的“两治一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重抓“五个美丽”建设,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乡村建设工作在龙岩市连续两年考评第一,并获评“福建省促进乡村振兴和改善人居环境激励县”,今年首季乡村建设总体考评分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上下同心整出人居环境“温度”

近日,笔者走进馆前镇复兴村,只见“两治一拆”有序进行,当地正组织专业队伍对危旧空心房、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增加裸房施工班组。截至5月底,全村拆后并平整空心房10处67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5处260平方米,裸房整治30余处4600平方米,整理乱摆乱放280余处,整理黑臭水沟3000米,对空心房拆后土地合理利用,打造村中小花园,废弃砖瓦、酒缸再利用扮靓村庄环境。

长汀县始终坚持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把手”责任制,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构建“县级组织推动、乡镇具体落实、部门合力共为、村级主体实施、村民积极参与、层层压实责任”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推进全县290个行政村累计邀请15800余名乡贤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动员会、座谈会等,收到有利于环境整治意见建议1000余条。

强化经费保障。县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按照户籍人口分档给予通过验收的“两治一拆”整治村15万-40万元不等的工作经费补助。同时,设立创优激励奖,对验收得分95分以上的行政村10万元奖励资金,每增加1分增加奖励1万元,目前共兑现创优奖励资金428.5万元,有力激励了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整治工作。

据统计,长汀县实施“两治一拆”整治行动以来,累计整治空心房4405栋44.56万平方米,裸房5018栋82.16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517栋2.92万平方米,共有80个行政村通过龙岩市“两治一拆”专项整治行动验收。

因地制宜创“五园” 创新“五化”美乡村

在长汀县南山镇,根据各村实际融入红色标语景观墙、中国工农红军军旗等红色元素,利用废旧轮胎做成树池,用竹片做成篱笆菜园,用拆除残垣断壁后留下的红砖青瓦铺筑游园步道,以小成本做出大效果,确保各村“整体有形、节点有韵、沿途有景”,共打造村内“微景观”100余处。

因地制宜创“五园”。创新开展“五园一舍五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515”行动,引导群众结合“两治一拆”整治,把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变成“小菜园”,村内可视范围的山坡地变成“小果园”,空心房拆除后的拆后地变成“小花园”,道路两侧的零散地变成“小公园”,违章建筑拆后的废弃地变成“小乐园”。通过建设“五园”,在庭院内和房前屋后种菜、种果、种花、种树等,以竹篱笆的方式建设畜禽养殖舍,解决鸡鸭散养影响村容村貌问题,不断提升生活品位,改善乡村宜居新貌。截至目前,共建成“五园”3200余个。

创新“五化”美乡村。以村庄、道路、庭院绿化为重点,按照“村庄周围森林化、村内道路林荫化、村民庭院花果化、村内集中绿地宜人化、河渠公路沿线风景化”的“五化”提升,根据村情实际,利用房前屋后、河旁湖畔、渠堤路边、空闲地等,种植花草果树、绿植花卉,实现“一年四季有花开,四季花草常青绿”“村庄森林环绕,村内花果飘香”的绿化美化效果。同时,把农村特有的旧农具、旧石磨等废弃老物件以及旧砖瓦、旧木料等建筑垃圾合理利用,打造成独特的乡村微景观,实现变废为宝美化乡村,实现村庄绿化和村民庭院美化。

推进“五个美丽”建设。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标准化创建美丽乡村庭院、精品化打造美丽乡村微景观、乡土化改造美丽乡村小公园、产业化建设美丽田园、主题化开发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将乡土内涵、传统农耕、人文历史、特色建筑等融入“五个美丽”创建中,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前已创建美丽乡村庭院978个,美丽乡村微景观448处,美丽乡村小公园103个,美丽田园20块,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