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好特色产业牌“储能”“充电”

——我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在中南大学开班


本报长沙6月27日电(融媒体记者 李文钲 邱志海)汲取创新知识,助推转型升级。6月27日,我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题培训在中南大学开班,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及发改、工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新材料新能源重点企业有关负责人共50人参加培训。

本期培训班是我市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的“十个专题”培训班之一,由市委组织部、市工信局、古田干部学院联合举办,目的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入了解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沿,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服务提升新产业的新方法新举措,为打好特色产业牌“储能”“充电”,助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此次培训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中锂电新材料、稀土新材料、含氟新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电池等多个细分领域知识,将组织前往湖南省电池协会、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参观交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现场教学,结合实际分组研讨,撰写咨政报告。

据了解,湖南长沙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总体规模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第一梯队,被列为“新型储能十大城市”之首。新材料新能源是中南大学特色优势学科。长期以来,我市和中南大学合作颇多。今年2月,市领导会见了中南大学有关专家,就支持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近年来,我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市委市政府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提出“2+4”产业发展布局,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2022年,我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逆势发展,表现出强劲韧性,全年新材料新能源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110家,实现产值635亿元,同比增长19%,为全市工业稳增长作出突出贡献。2023年我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攻坚项目共28个,总投资490亿元,占重大产业攻坚项目数47%,已成为推动我市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