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红色丰碑 历史永远铭记


陈兰(1912—2005),又名金地,出生曹溪街道崎濑村。1932年红四军入闽,她家作为中央苏区地下交通站。1935年担任地下交通员,在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与邓子恢结为夫妇。1938年奉命留在新四军第二支队留守处任后勤交通组负责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党总支委员、邓子恢办公室行政秘书等职。

邱金声(1921—1939)曹溪镇月山村人,闽西著名虎将。1927年参加邓子恢组织的秘密农会。1930年参加红十二军,1934年任红军独立第八团团长,受命率部挺进漳龙一线,配合中央红军反“围剿”。1935年当选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第三作战分区司令员。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3月任新四军二支队三团副团长,赴苏皖抗日前线。1939年因积劳成疾在皖南逝世。

倪荣照(1893—1930)曹溪石粉村人。1927年在石粉村组织农民协会,任会长,开展”二五减租减息”、废除旧债等宣传活动。同年11月参加郭滴人发动的龙岩暴动。1929年出席中共龙岩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红四军三克龙岩城后任土地部长,对完善《闽西土地法》作出贡献。所提的龙岩县苏维埃政权“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分田原则,得到毛泽东的赞同和表扬。

张载荣(1908—1931年)曹溪董邦村人。16岁入龙岩九中,终因家境拮据,只读二年就停学,转人“岩平宁监察署”任文书。“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离开县城回到董邦任初小教员,积极协助张涌滨(早期党员,后任县苏维埃主席)开展农运工作。1929年被选任团县委书记。

陈水泉(1908—1934年)1908年生于龙岩曹溪浮塘村,1928年参加革命,后田暴动后,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浮塘村组织农民协会。1930年夏被选送到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学习。1934年4月,闽西特委在东山区重新成立中共龙岩县委,水泉被选为县委委员和军事部长。

陈国华(1904—1928年)1904年出生于龙岩中甲乡上经畲村。曾参加邓子恢发起组织的“奇山书社”和出版“岩声报”。嗣后转学集美师范学校,1925年毅然离校到漳平组织力量支援北伐军。1927年被捕,后被邓子恢、谢宝萱等同志设法营救出来。出狱后,组织农会,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和废除苛捐杂税的斗争。1928年5月再次被捕并被杀害于漳平。